一
一次和朋友们聊起小时候最爱吃的东西,有一个朋友说到,他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烤肠。
他这样给我们回忆道:
我还记得第一次吃烤肠,是我爸在一个周日,带我去公园,那天我妈没有跟着来,所以我就能缠着我爸带我去玩想玩的,去吃想吃的。当我看到烤肠之后,人就站在那边不动了,我爸就很懂的给我买了一根。
那时候我才小学,物价其实都很便宜,我家也不是富裕的家庭。但是后来我才知道那一根烤肠竟然要五块钱,天知道为什么这么贵,比现在都要贵,听说那是纯肉的,不像现在的烤肠都添加了其他东西。
那是我第一次吃烤肠,也是吃的最好吃的一次。
他在说完的时候,动了动嘴,咽了下口水。
我能看到,即使他是在回忆当时的场景,他都是那么的幸福和满足。如果他要写自传,我想他肯定会把公园那一刻永远定格。
一根烤肠,五块钱,也许对于当时的物价来说确实是贵了点,但其实最多也就是少吃两顿肉。我的朋友长这么大吃了不少顿肉,也没听他说哪炖肉给他带来了这样的幸福。
如果朋友的父亲觉得,当时的家庭条件不应该买这么贵的零食,从而舍不得用五块钱买那根烤肠。那么,十几年后,朋友纵然吃到世上最美味的烤肠,也无法填补那天缺失的幸福。
人有时候真是矛盾,为了让爱的人将来能过上好日子,却要爱的人和自己现在一起吃苦。
我相信,我们都是怀着挚诚而坚决的心这样想的,但是如果在将来,一直没有我们所说的“好日子”出现,我们又将用什么来填充今天缺失的幸福。
明明今天就是昨天的将来,为什么不能把今天当成将来一样,享受当下的幸福。
你的幸福在今天吗?二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我妈过生日,我就想着把她用了七八年的黑白屏手机换成一个彩屏的。于是就问我妈想要什么样的,我妈说现在手机太贵了,我不用换,我这手机还可以用。
反复劝说无效后,我决定自己先买了再说。
最后在我把手机拿给我妈那一刻,她先是埋怨了我一句,说我不该给她买这么贵的手机。但是,很快我就看到我妈对眼前这个礼物的喜爱:
她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手机能拍照吗?(因为以前她的黑白手机不能拍照,这几年就看着别人用手机拍照,我妈心里甚至羡慕。)
我说:能拍照。
接着,我妈就赶快把手机递到我面前:快教我一下怎么用,先教我拍照。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很好,拍出来的花了虽然曝光过度,母亲却赞不绝口:真好看,真好看!
以后每次回家都会欣赏我妈拍的“大作”,她会跟我讲,这是谁家的花,这是在谁家的猫,这是她看上的衣服等等。
这部手机是我大学时勤工俭学赚的钱给我妈买的,后来工作了,又给她买了能视频的智能手机、方便看电视剧的平板电脑,相比于平时买的围巾之类的,这些对我每个时期来说都算是比较大的消费。
但就是这些消费,让我妈逐渐跟上了时代。
记得给我妈换智能手机的时候,她说:我只上过一年级,能学会用这手机吗?
而如今,我妈学会了用微信、QQ,学会了上网看电视剧,平均每两天就视频一次,每次视频时跟我聊着一些我没时间追的电视剧,让我好生羡。
你的幸福在今天吗?三
我发现,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在努力的攒钱,对于花钱是能省则省。
首先,我深深认可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我自己也绝没有奢侈浪费的作风。其次,我想说的其实是,钱永远是挣来的,而不是省下来的。
攒钱是为了明天的安全感,花钱是为了今天的幸福感。
如果能够在今天,用明天1%的安全感,换来今天10%的幸福感,我不会犹豫。
因为我知道,到了明天,我即使用尽一生的安全感,也换不来今天1%的幸福感。
我还记得,在大学选修的《财富与幸福》课程的第一堂课上,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块巧克力。
然后老师问我们:你们开心吗?
我们拿人手短地回答说:开心!
老师又问:开心为什么不吃啊?
很多人说:留着回去吃。
老师再问:回去还能吃到现在的这份开心吗?
大家若有所思,似有所得。
最后,大家一边嚼着巧克力,一边听老师讲课。那是我大学期间最开心的一节课。
老师常说:幸福根本不需要等到成为亿万富翁的时候,当你成为“一万富翁”的时候,只要你想,就可以享受当下的幸福了。
我绝不赞成倾尽所有甚至透支明天,来换得今日的享乐,我只是认为,不需要总把幸福寄托在明天,而忽略了今天原本也可以很幸福。人生最苦的不是艰苦,而是本可以幸福。
朋友,你的幸福在今天吗?
你的幸福在今天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