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幾
曾国藩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拜访倭艮峰,倭艮峰谈起“研幾”。
“幾”字最早在《周易· 系辞上》提到:“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周易·系辞下》对“幾”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解释,“幾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幾是指举动前的细微变化,吉凶前的征兆。对“幾”细致地考察,就是研幾。
倭艮峰提到了颜子(颜回)、周子、《中庸》、刘念台(刘宗周,明朝理学大家),他们都从某个侧面“研幾”。倭艮峰大概在说,就像颜回时刻自省,日课也是一种研幾的方式。在日课这件事上,“研幾”重在体察细微、知善知恶。要做到这,需要“卜动念以知幾”,关注细微的一动一念,既在时间上无时不刻,在空间上颗粒度极小,还在深度上知其本质,见其未来。
只有在细微之处萌发时就体察到,才不会“心放而难收”。这种体察细微、知善知恶与治理国家的方法相通。艮峰用“心放而难收”来描述失此不察的结果,短短几个字描述出这样的状态 —— 浪惯了、野惯了,错误越来越来,再来约束自己就很难了。“心放而难收”的道理如同“由奢入俭难”,是人性上的困难,防微杜渐比事后补救容易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