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 WildSaturday | 来源:发表于2020-01-07 13:50 被阅读0次

你,我,每一个人都有过迷茫困惑、经历过各种人生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自身与周遭的关系,我们如何平衡好各种社会角色,我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事务,具有社会属性的我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做一个有效的沟通者,如何与他人合作共赢。每一个问题都贯穿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无论是自我成长与完善,还是与父母、爱人、朋友和同事的互动合作。正是因为问题极具普遍性,史蒂芬·科维的《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得到很多人的关注与喜爱。无论是在观念上,亦或是在实践中,这本书都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启示。

1. 操之在我VS受制于人

操之在我的观念本质上是我们如何认识与世界的关系(世界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两类人:一种是受制于人,一种是操之在我。受制于人者时刻不忘环境的种种限制、他人的种种缺失,徒为无法改变的状况担忧。结果怨天尤人、畏畏缩缩,受迫害的感觉日益强烈。由于着力方向错误及由此而生的副作用,影响范围便会不断缩小。而操之在我则试图积极面对各种难题,然后以有效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逐渐培养责任感,扩大影响力,不断的突破自身的边界,触摸更广阔的外围世界。

多说我试试,少说我不能。受制于人会经常将“我无能为力”、“我不能”、“我必须”、“我没办法挂在嘴边”。而操之在我会经常说“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我打算”、“我可以选择不同的作风”。从日常的语言可以反映出两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热词“正能量”正是指拥有操之在我的主动性。生活中无外乎三类问题,一类是可直接控制的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习惯去解决;一类是可间接控制的问题,我们运用影响力去间接影响。另一类是不可控制的问题,我们面对时只要嘴角上扬,泰然处之。

2. 发掘人生终极目标

行动与目标同样重要。具备了操之在我的精神和品质,如何遵循和践行我们内心的目标而不至于陷入迷途呢?

处于承上启下的年龄段,我也曾困扰和迷茫过,和万千“问题青年”一样,我不断地询问过周围富有智慧的同事朋友,了解他们心中作为一名女性的人生目标。有的朋友经常告诉我30岁以后要做一个好妈妈是多么的重要;有的朋友告诉我要在30岁之前一定为事业奋力一搏;有的朋友告诉我家庭和事业不可兼得,选择一位合适的伴侣至关重要;有的朋友告诉我一定要实现财务自由,在现这个社会才能实现女性的独立和自由。有的朋友告诉我要自我完善,不断成长。这些都显示出不同人的人生重心或者说是社会对女性的期望(social expectation): 以家庭为重心,以事业为重心,以配偶为重心,以金钱为重心,以自我为重心。

你的生活重心是什么?

但是每一个生活重心都有顾此失彼、陷入偏颇的危险。很多人会说本来人生精力有限,难以兼得,真的是这样吗?Stephen Covey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以原则为重心。这会不会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呢?以原则为重心的人会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从整体的角度即工作需要和家庭需要等出发,考虑不同的决定造成的后果,加以考量做出审慎的决定。虽然最后的决定仍然是二选其一,但是与之前的决定相比更主动而非被动。

“活成你想要的样子”。这句话完美的表述了作者的观点,既运用你的想象力(心灵演练),挖掘生命的目标。 想象如果生命还剩最后一天,你该如何做?想象一个理想和睦的家庭应该是什么样的?想象未来5年内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掌握每一个细节,投入所有的情感和感觉,尽量具体化。就像互联网思想家葛洛庞蒂那句话所说的“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3. 忙要忙的有意义

有个字每个人一年里都会说不下十次,这个字就是“忙”。我们忙着工作,忙着谈恋爱,忙着带孩子,忙着见朋友,一切好像都忙碌。很多时候我们是匆匆忙忙而碌碌无为,总是感觉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也没感觉做了什么,徒然感动了自己。我们只是在用他人期待我们做的事所花费的时间填充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都曾忙碌的焦头烂额,不经羡慕那些怡然自得又把生活工作安排井井有条的人。为什么别人有诗与远方,而我只有996。Stephen Covey展现了第四代时间管理的魅力。如果说第一代时间管理着重利用便利贴,第二代时间管理强调行事历和日程表,第三代时间管理根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计划,那么第四代时间管理更能深入到日常生活。

时间管理四象限

如果计划被打乱,偏离方向怎么办?如何面对他人安排的事情勇敢说不?如何学会授权并放权?如何学会劳逸结合、松弛有度?这些问题都出现在我践行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的计划被突然的社交和沟通所打乱,但是我始终秉持对事可用效率论,但对人不可用效率的原则,尤其是在与人沟通达成共识的过程中。人的复杂性(情绪、心理和经验)决定了你永远无法预测沟通的下一步会指向哪个方向,这决定了人的反应不可能像电脑一样机械的反应,这也是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4. 你不是一座孤岛

人际关系不能只靠速效的成功术,更要靠自制与自知。网络上的“三招教会你如何在职场自处”、“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这样”不仅风靡一时,日常生活中父母朋友以过来人经验教导我们。不能不说这些技巧在特定的时刻是非常有用的,但是若是场景形势变化、或是致力于培养长期持久的关系,这些技巧就难以奏效了。Stepehen Covey提出人际关系依赖更深层次的因素,透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重心的处事态度,奉行利人利己的观念,懂得自知和自制,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伊索寓言里鹅生金蛋的故事完美的诠释了我们如何在人机关系中实现产品和产能的平衡。在这里可以说作者用非常理性客观的态度,运用效率观的分析方式解析人际关系。效率指的是产品和产能达到平衡。鹅代表了产品,金蛋代表了产能。杀鹅取蛋是本末倒置。在人际关系中,鹅是良好的互赖关系,金蛋是团队合作,积极互动和高效率。只有健康的鹅才能生出源源不断的鹅,这在人际关系和工作处理中再常见不过了。

那如何精心呵护你的“天鹅”呢?

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不断的储蓄

一对一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关系的基础。我们经常会认为与群体相处融洽比与父母朋友和睦相处更重要。我也曾陷入这样的思维误区,群体关系的维护并没有一对一的人际关系所需要人格修养和精心呵护的程度高,因此曾经有人问我是否有真正关系好的朋友,我那时候奉行的观念是君子之交淡若水,和每个朋友都能求同存异,却没有反思我应该审慎的选择自己的朋友,并在一对一的人际关系中精心的呵护我的“天鹅”。

5. 树立利人利己的观念

试图回想帮助过你的人?试图回忆是否有一个人在这一年、在某一刻,曾经点亮过你?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一切都源于那场对话。自己心中一直像尝试着做与教育相关的事情,却无从下手。由于一次偶然的对话,王哥和我开始了亦师亦友的指导与合作,无论是工作上的答疑解惑,还是循序渐进的指导,从每天一遍1分钟的自我介绍,再晚也会有反馈;声音的训练;从前期报名到后期参与陪伴我为培训做计划与准备,纵使有波涛翻滚,也能泰然处之;再到后期的课件修改、比赛支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我树立自信心,有始有终。他在我心目中承载着很重要的分量,不计时间、不计精力、不计回报,成为我学习的楷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他的房间里我瞥见了两个字:奉献,当时我整个人一愣。我想他也在一步步践行他的观念和想法,也正是因为他我改变了之前利己的想法,转而去谋求利人利己更大范围的贡献。

人的成熟度

6. 做一个双向沟通的聆听者

你会倾听吗?为什么要去倾听他人?你知道如何倾听吗?你能感知父母、伴侣、朋友抱怨背后的需求吗?我们总是投入时间去听他人诉说,短暂的感同身受后就转身忘记。对于我来说,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我时常在反思我为什么会有逆反的心理。因为在沟通中我们只表达了结论,下达指令,而没有解释为什么,也没有了解彼此在言语背后的需求,也就无法实现有效沟通。

慢下来去沟通

7. 集思广益

收集与整合

问题的背面是转机。面对问题,始终坚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May姐曾经告诉我达到一个目标可以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处理问题也一样。问题的解决方法远不止我们所能想到的。记得在关于演讲信息收集来源的过程中,我曾与朋友想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分开联系,互相微信取得演讲信息,后来我们想为什么不让需要信息的人通过最直接的渠道收集信息呢,为什么要蜿蜒曲折的达到目标呢。创造性的思考解决方法让我们豁然开朗,也督促我们反思我们的思维定势,认识到解决方法需要我们右脑的想象力。

思考自己的沟通层次

如果我们认同Stephen Covey 这七个观念,到底怎样用这七个原则回应真实世界的挑战呢?这里让我想到罗胖在跨年演讲中提到的四个字“躬身入局”。这四个字源于曾国藩讲的一个小故事。挑担子的两个人同时经过一个很窄的田埂,互不相让,作为旁观者我们或许会上前相劝,曾国藩却上前挑一个担子,两个人分别侧身过去了,看似无解的问题却有了第三种解决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躬身入局。我的理解是在真实世界中不惧挑战,努力在日常事务中践行这七个原则,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sl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