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生家庭》|诠释家本是避风港,为何成了逼人发疯的“角斗场”

《原生家庭》|诠释家本是避风港,为何成了逼人发疯的“角斗场”

作者: 西辰姑娘 | 来源:发表于2020-02-11 18:50 被阅读0次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犯错的孩子

    吴谢宇/图片来源网络

    2019年4月21日,潜逃了三年的北大弑母嫌犯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被抓获。

    吴谢宇是北大的高材生,从小成绩优异,性格乖巧,对母亲极为顺从,从不让母亲伤心。就是这样一个乖乖儿,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并布置了精密的潜逃计划。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最终还是落网。

    在吴谢宇的自述中,他提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和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形象不一样,在吴谢宇家中,父亲慈爱,母亲则比较严厉。父亲工作勤劳,闲暇时父子二人会一起打球,做一些寻常父子间的开心互动。不过这一切美好被父亲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打破。父亲最终撒手人寰,且欠下巨额债务。吴谢宇和母亲平时省吃俭用,而他自己拿来的奖学金也几乎全数用来还债。

    父亲去世后,母亲对他更加严格起来,他就是母亲全部的希望所在。和很多中国家长一样,吴谢宇的母亲什么事情都不要他做,他只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可以了。

    生活的窘迫,母亲的严格,让吴谢宇心里的压力一天天如碎石堆山,越堆越高。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那些灰暗的感受。”“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

    有句古语,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吴谢宇的母亲看着优秀顺从成长起来的儿子颇为满足,却不知儿子长期生活在“高压”下,他这“温柔顺从”的外壳下包裹着一颗蠢蠢欲动想杀了自己许久的心。

    对吴谢宇来说,家,本该是一个避风港,却成了逼他发疯的“角斗场”。

    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可忽视。完美的家庭关系几乎不存在,那么,我们该如何修补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性格缺陷呢?

    治“病”,自然要溯其本源。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特所著《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列出了几种不健康的家庭行为模式,并在书的后半部分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法。

    操控型父母

    吴谢宇的母亲是典型的操控型父母。在由徐峥导演的热播电影《囧妈》里,徐伊万的母亲卢小花也是典型的操控型父母。

    “这都是为了你好!”

    “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

    “正因为我这么爱你!”

    “如果你不是我的孩子,上赶着我也不会管你!”

    ......

    以上这些都是“操控型父母”的潜台词。相信看过《囧妈》的人都有深刻印象,在火车上,卢小花对徐伊万各种投喂,管他的饮食,管他的体重,管他的结婚生子......

    《囧妈》剧照

    几乎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被父母操控久了的孩子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选择反抗。

    吴谢宇反抗母亲的方式是让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徐伊万反抗母亲的方式是拿父亲的死给母亲心里一记重重的创伤。

    不久前,我惊闻一个性格娴静的朋友,为了反抗父母,自杀了。朋友姓陈。原本嫁了一户人家,过了几年,生了两个女儿,母亲觉得女婿一直不温不火的没什么本事,就给女儿施压,离婚后一对女儿留给了男方。

    小陈离婚不久母亲重新给她找了人家,谁知嫁过去不到一年小陈就想和现任丈夫离婚,和前任在一起。但母亲已经收了现女婿的十几万彩礼,就威胁女儿说彩礼她一分钱不会退。如果小陈执意和前夫复合,就让前夫重新拿一份彩礼出来。小陈不堪受辱,寻了短见。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在人类所有的情感关系里,家庭关系是最重要的。良好的家庭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身体虐待型父母

    图片来源网络

    童年时,邻居家一位嫂子重男轻女,但凡自己的女儿不听话,轻则挨骂,重则挨打。她女儿的脸上,经常有红红的五指印,有时半边脸都是肿的。

    这位女孩长大以后,也是习惯性地看别人的脸色,说话声音低而轻,常常低着头,溜着路边走。

    2018年11月,陕西渭南继母虐童案公开审理。涉案继母被判16年。受害男童鹏鹏(化名)的继母孙某在接受审判时多次表示,曾对孩子采取罚跪、罚站、电线捆绑、竹棍殴打等方式进行“管教”。

    多数父母会时不时产生想要打孩子的冲动,尤其当孩子一味哭闹、烦扰甚至挑战我们作为父母的权威的时候,这种冲动会异常强烈。而且我们中国有句老话,“棍棒之下出孝子。”这句沿袭下来的老话也让很多父母“管教”孩子更加名正言顺。

    当我们从幼童成长到有一日为人父母,才幡然醒悟,这个说法是大错特错的。

    对于那些被父母虐待过的孩子而言,要重新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是很难的。在书中,苏珊提到,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成年后的我们同别人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基础。

    如果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比较健康——父母充分尊重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并给予我们情感上的慰藉,我们长大后就会希望别人也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们,这种正面的预期使我们在成人的关系中更为坦诚且内心柔软。

    反之,和父母关系不健康的孩子,童年则充满了焦虑、紧张和痛苦,这些情绪慢慢会演化为负面的预期和偏执的戒备心理。

    言语虐待型父母

    图片来源网络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亲常说“你真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发脾气的时候对孩子都会用到“言语虐待”,诸如:

    “你怎么不去死?”

    “早知道你这个熊样,一出生就掐死你了!”

    “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

    “我就知道,你做什么都做不好!”

    偶尔的言语侮辱并不会对孩子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只是大部分父母并未意识到恶言恶语的力量有多强大。任何细微的恶言恶语,时间长了,都会对孩子造成难以磨灭的影响。

    这样说,可能大部分父母会付之一笑。“我又没打他,能对他造成什么伤害?”

    这种认识并不正确。侮辱性的称呼,贬损的评价以及轻蔑的指责都会向孩子们传递非常糟糕的自我评价信息,并对他们将来的幸福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在书中,作者举出一个自己曾作为电台主持时一位听众来电的例子:

    “如果让我在挨打和挨骂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挨打。因为挨打之后,伤痕都是看得见的,至少人们还会同情你。可是责骂会把人逼疯,你却看不到任何伤痕。没有人会在意。和侮辱比起来,身体创伤的愈合可快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对于武力暴力,孩子们比较容易谅解,而对于言语暴力,孩子们则需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平复自己忧伤的原因。

    去年网络上流传一个视频,一名高中生,因为忍受不了母亲喋喋不休的话语,在大桥上一跃而下,跳了江。

    评论区呈两面倒趋势。一种声音指责孩子的承受能力太低,“只不过被妈妈说了几句,至于去死嘛?”另一种声音指责孩子的母亲,“孩子压力已经很大了,还说那么难听的话!”

    是啊,谁能想到,只是几句话的事,怎么就要了孩子的命呢?

    如何才能让家,不伤人

    没有人是可以离开家庭独立在这个世界存活的。无论是童年还是长大以后。

    当你还小的时候,家庭就是你的全部。无论你受了多大的委屈,有家在身后,你就可以无所畏惧。当然,这并不是对所有的孩子而言。健康的家庭任何时候都是子女的避风港,显然,不健康的家庭关系则会是子女和父母的“角斗场”,在这场不管父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角斗”中,受伤的绝大多数是孩子。

    在书中,不健康的家庭体系被称为“有毒的家庭体系”。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点毋庸置疑,有项调查表明,童年父母一方有暴力行为的,本人称为父母后多少也会有暴力倾向。

    如何避免这种“代代相传”的有毒的家庭体系呢?其实不难。

    学会释放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任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理解你的观念和感受之间的关系。这是停止自我毁灭性行为的重要一步。你要对父母不正确的做法说“不”,正视你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委曲求全,才能更好地处理其中的混乱感受。

    情绪激动时,避免同父母接触、对峙。你的想法和判断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偏差。

    最最重要的,是你要放弃斗争。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不管原生家庭怎么糟糕,对你的童年造成的伤害有多大。学会放手吧,身上没了重担,才能更好地前行。成年后的你,要学会相信自己,重新定义爱。用你心中爱的方式,重新和父母相处。到最后,你会欣喜地发现,当你和你的原生家庭关系好了,你会发现你和其他人的关系,尤其和自己的关系,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原创,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诠释家本是避风港,为何成了逼人发疯的“角斗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tf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