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旅途中暂时停留的意思,所以古文有个词叫旅次,这里可解释为停泊。诗人从家乡洛阳乘船前往江南,在镇江的北固山下泊舟留宿。行舟大江之上,江南早春的晨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也成就了这首名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用一个对仗句点出自己正在旅途之上,路过了北固山,而交通工具则是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第二句是名句,恢弘大气,传神的写出了长江下游快要入海处的宽阔江面。惟其潮平,诗人才能从容站在船板上左右观望,若是波涛汹涌,也就无暇观赏着壮阔的江景了。有风才有潮,但潮平有说明是微风、和风,因此船帆是悬着的,挂在那,带着船缓缓的走。用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文字,却渲染出宏大的场景,这种诗句可遇而不可求,类似的例子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首诗出一个名句已属难得,岂料这首诗还有奇峰突起。这一句是可以入选唐诗“十大”的名句,确实是绝妙好辞。诗人在凌晨启程,辽阔的江面只闻隐隐涛声,此时一轮红日从遥远的江面升起,黑夜无可奈何的褪去,一个“生”,一个“残”,用的精妙。如果见过镇江北固山一带的江面,就知道诗人的描写是写实而传神的,长江至镇江以后,江面越来越宽,远望与地平线相接,用“海日”并不夸张。晨光初起,头天晚上脑补的“青山”“绿水”此时成为了实景,如同“残夜”一样,即使还有初春的微寒,但春天毕竟是无法阻挡的到来了,“旧年”只好无奈的让位了。一个“入”,一个“旧”,还是精妙。据说唐朝宰相张说(yuè)亲自写下这一联诗句挂在官衙里,以此作为好文章的标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在这遥远的大江之上,如何告诉家人我的音讯?就让那北归的大雁寄去我的思乡之情吧。尾联与首联的“客路”呼应,写出了羁旅他乡的淡淡乡愁。
除了要记住诗中的名句,我们还可以借此诗谈谈乡愁这个诗歌的重要主题。
《沧浪诗话》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就是思乡,所以乡愁是弥漫在唐诗里的重要主题。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淡淡的乡愁,“故园东望路漫漫,两袖龙钟泪不干”是浓浓的乡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悲凉的乡愁,“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是豁达的乡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忧怨的乡愁,“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是无奈的乡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焦急的乡愁,“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喜悦的乡愁;“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浪漫的乡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壮阔的乡愁……
乡愁是人类普遍的情感,英语可用nostalgia一词对应乡愁,其中nost和algia分别是源自希腊语的两个词根,一个意思是回家,一个意思是病痛,这不就是乡愁吗?
为什么乡愁会成为普遍情感?我想到几个解释,首先,思乡实际是思家,一般人小时候生活在家乡,成年后离开家乡外出打拼。各位,小时候在家里是什么待遇,走入社会又是什么境况?于是,每当凄凉感慨之际,家乡自然成为温情脉脉的意象。其次,精神是与生理分不开的,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气候和家乡的味道塑造了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胃,湖南人无辣不欢,苏南菜浓油赤酱,山东人离不了大葱,油泼辣子是西北人的命。
于是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描写乡愁。据统计,《诗经》三百首,有五十首与思乡有关;希腊两大史诗之一的《奥德赛》,讲得就是希腊联军将领奥德修斯在特洛伊之战后,历经十余年返回家乡的故事。《百年孤独》不是马尔克斯对哥伦比亚的乡愁吗?《雪国》不是川端康成对日本的乡愁吗?《红高粱》不是莫言对家乡高密的乡愁吗?
不光唐诗,乡愁在历代诗词中都是重要主题,现代诗也不例外。大家最熟悉的乡愁诗作大概是余光中的作品,题目就叫《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很好的诗,但其实当时的台湾有很多以乡愁为主题很好的诗,比如郑愁予的这首《纤手》,这不是纤纤玉手,而是拉纤的纤手,诗的题词是:又有一个川籍的朋友问,将来怎么回乡才好……我建议说,拉纤回去。
落花傍着四月的江岸
春水使纤手柔弱
泥地的伕队中那浪子又站着
头一天拉过七里十里滩
一歇脚就喝光整天的工钱
而昨夜的镇甸并不知名字
月牙儿在犬声中照着
照着临江的一列北窗
当年轻易离别母亲的浪子
廿年啦,犹靠着人家窗根睡的那浪子
着上了酒瘾得了风湿症的那……浪子
醉过一夜的小镇从不知名字
四月的阳光怯度冷峻的三峡
云底是一步一颠踬的纤手
落花从高原的家乡流下
春水使浪子柔弱
“当年轻易离别母亲的浪子”,“醉过一夜的小镇从不知名字”。如果说《乡愁》的凄凉力透纸背,《纤手》的悲凉则是痛彻心扉。
台湾的老一辈诗人淡去后,像《乡愁》、《纤手》这样的诗作越来越少了。而乡愁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中也在悄然变化着。
王湾从洛阳到镇江,应该是走京杭大运河,1000多公里水路,至少要走20多天。古人出门在外很不容易,风吹日晒,饥餐渴饮,万一再生点病,就很可能花光盘缠,流落异乡,所以才会有羁旅这个词。古时候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是更深的。
今天从洛阳到镇江,高铁四个小时就到,办完事住一晚,第二天回家了,哪里还用得着“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呢?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城市化让今天的城市和乡村越来越趋同,互联网更是将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断拉平,拉近。他们的乡音是什么,还有忘不了的家乡味道吗,他们的乡愁会在哪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