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境贫寒你会责怪父母吗?”,感想如下:
这个问题反问自己一句:你会因自己未能有所建树而自责吗?或者说辜负父母的期待?辜负他人寄予的厚望?你会自责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多半你也会责怪他人。
归根到底,责怪已摆上台面。言外之意,你认定了其正义性,甚至是公平性。
可实际而言,责怪毫无价值,意义倒是有,无非是安抚内心的不安、不平、不屈。实则是软弱罢了。
你没发现绝大多数的抱怨都在生闷气,其中既有对他人的,同时也有对自己的。这实属不智。
意思是,你怪不到别人头上,只要别人不这么想,你的任何主观意愿都无法强加于他者身上。这就像你会拒绝理解自己理解不了的东西,才进一步演化为责怪。也就是从无形的怨气化为实质的压力。
想想这个过程,比如我不是自责的人,那么,他人的抱怨从始至终都是止于他人,影响不到我的,且我不以为意,我只会更加瞧不上对方。
怪我吗?你理解我多少呢?换句话说,站在父母的角度或立场去思考:我真的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吗?
尤其是深入人性深渊之后,多少人能够依旧坚定不移地肯定自己、认可自己、相信自己,且问心无愧呢?那得你走到深渊的尽头,你得走出来,才能够看见其中的隐秘的角落——很多时候没得选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条件、环境、自身,乃至于本性、习性,这些都让我们“一叶障目”。这种时候,你能责怪自己吗?
活在其中的人,如果没有“奇遇”,压根看不到、想不到更难以坚定意志。
这就像很多人会幻想,如果自己回到某某时期,一定会做出某某决定、举动,然后以为就此人生就将与众不同。实际上,只要你还是那个人,那么,你最终走的路始终都是这样去走的。
简言之,如果你依赖的是世俗的标准,那么世俗的标准就始终凌驾于你之上。除非说,你能够早早觉悟到那一层,即从始至终你需要的压根不是变成别的什么人,又或者依赖于特定的条件才能如何,而是始终坚定,自己走的一条路是属于自己的路,且关于过去的必然如此,继而不必不释怀,相反,应该尽快摆脱过去的纠缠,然后继续向前——去发现、认识、运用自己的才能去做一些事儿。
如此一来,才能尽快从那些“无用的”、“形式的”、“虚头巴脑的”、“别人强加于你的”、“别人希望你如此的”种种局限中跳脱出来,去真正迎接未来,并且尝试着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和法则,然后是落实于实际,从实际出发,以务实对抗务实,以务虚提升境界,最终,由内至外始终如一,和平相处,不自耗,且自强不息。
如果不能看破这一点,很多时候只怕会沉溺于某种负面的“场”,且越是深陷久越是难以根除。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你是谁,你就会遇见谁”,这些东西都在讲美好的东西才能换来美好,而不是说坏的也如此,何以这样呢?
比如为什么不是以怨报怨呢?为什么不是你是坏人就会遇见坏人呢?因为你压根觉察不出自己的状态,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反而说,透过他人,你如果能够看见其好的一面。本身就是不言而喻:你是个不错的人。
而坏往往是没有止境的,这也算是人性的深渊让人深陷的原因之一了。是故,要学会以直报怨,以本来的自己去做人、做事,看见美好、遇见美好,欣赏美好、珍惜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