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烧糊涂了
网络图片,侵删我很少在朋友圈发表评论,毕竟是公共交流的场所,谨言慎行才能走的远,一直也是遵守这样的原则浏览着繁华世间。
今天读到王浩若先生转发的一篇文章《一群“腐儒”》,讲的是关于梅贻琦先生在清华当校长时,不看人情,不徇私情,连自己的女儿未能考上都一视同仁。一生清廉,家中过的捉襟见肘,寅吃卯粮。其妻韩咏华为补贴家用,在街边售卖糕点,取名“定胜糕”,意为抗战一定会胜利。这就是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真实故事。
我看过之后有少许激动,就慷慨的发表了一段文字。虽然是实话实说,也不觉过激,总不免有些忐忑。我发了评论又删除,删除了又复发,反复多次还是让文字留在了评论区。记得我与王老师在私下聊天,也常提到我干爸徐剑铭在世时,那是文人里的汉子,他们常说现在许多文人的骨气都不知丢到哪乡去了,我也多次私下里侃侃而谈,感慨有的作评,不清不浊,那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再笑看自己,人微言轻,又不是什么入流的作者,哪来那么多的罡气,剑走偏锋。
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不致。”出自曹丕《典论·论文》。道出文人的气节亦是有清浊。我把今日的评论留在自己的文章里,不为表彰自己的什么气节,做不了那样高尚的汉子,就是一时感慨,舒畅于胸。
读后评论:文章很平实,淡淡的讲述着真实的故事,我不喜欢学历史,因为觉得有点疼,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总有一群守真的“迂腐”之人,引领过社会的至高理念。太多人看过许多哲人、智者的至理名言,却做着龌龊的苟且之事,还要大言不惭。明白时糊涂,糊涂是明白,哪一杆秤挑得起多少良心,积坟头飘起的那一股青烟。公平公正、清正廉明,愿不是口号,喊的掷地有声,落得轻描淡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