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胜”之道

作者: 风铃李 | 来源:发表于2020-12-13 09:07 被阅读0次

人到中年,体力和精力已大不如前。

没有了年轻人朝气蓬勃的心境、活力四射的体魄和接受新信息的灵气。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乱七八糟的事情,有时真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但是生活依然继续,工作依然要做。时间没有那么充足,怎么办?只有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保证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智胜”吧。

(一)巧用抽查,点面结合

工作中“判作业”,这是一个耗时间、耗眼力、耗精力的事情。俗话说:四十三过眼关。已过四十三好多年了,好在近视多年的眼睛还没有老花。但这个学期眼睛经常发困、干涩,偶尔有模糊状,看来工作方式得改革了。怎么办?靠“”智”吧!

以前的作业是全批全改,也就是普查。现在身体情况不允许,那就改一改,改成抽样调查。例如:按有规律的学号抽查,每次抽查的名单中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对哪个层次的学生情况都能有所了解(当然抽查名单也要不停地加些小花样,以防学生找到规律)。这样讲题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出错的知识点了解了,找出错误原因,很快对症下药,以绝后患。

又如:可抽查所有学生的两道题。选取学生作业中有代表性的两个题普查一遍。既了解了作业的完成情况,又检查了学生对昨天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当然对那些想做“漏网之鱼”的学生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二)提炼精髓,全面升华

课堂上讲解训练题不可能面面俱到,怎样做既能让那些错误较多的同学听懂学会,又能让速度快的同学收获较大呢?在讲题时我通常会采取归类的方法。把一些基础题、中档题、难题按涉及的知识块或者解题方法进行归类。按照类型讲,让学生做到懂一个,会一类。

对于基础性的问题,通常精选一个涉及知识点比较多的题,进行详细讲解。让那些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对知识点再进行一次深入理解,达到巩固的目的。当把这个问题理解透彻后,再把同类错题的题号打出来,让他们自己寻找出这些错误的原因,解决起来就轻而易举了。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更要精选例题。既要讲清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还要在现有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方法上进行归纳总结,上升成通用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常用模型。做到以点带面,会一题通一片。这样做对优秀同学来说,不仅仅是复习了知识点,更是一个知识、方法提炼加工的过程。学生在做题时,看到什么条件就想到什么方法或模型。达到题题有收获,题题有升华的效果。

(三)注重细节,培养习惯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生活中、工作中,无时无刻都有感受。有时不是不注意细节,而是不知道怎么做能更细?或者在哪些方面更细?看到其他老师讲解题或者别人做的PPT,原来还能这么精细!看来细致真的是一种能力!

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每次上课前,对该节的上课内容和上课流程都要进行仔细地安排或规划,避免随手拿来的不恰当。课堂上讲哪几个题?怎么安排板书?如何安排讲解顺序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哪些步骤详写?哪些略写?哪些题可以一题多解?哪些题可以多题一解?哪几个题都用到了哪些方法?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哪些题和前几天做的题方法相同?哪些解题方法可以编成顺口溜更便于记忆?都做到心中有数。尽量在时间的把握、学生的调动方面和自己的预设配合起来,使得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

课堂上的重点内容,通常要让学生通过体验,自己得出。经历过程后的效果要比被告诉后的效果好得多。同时重点内容的应用要多强调,对每一步的依据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重点内容也要反复训练,变式训练,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对学生的要求也要注意细节。书写是最头疼的一个事,就字迹清楚这一点有好多学生就很难做到。从写字坐姿到握笔方式,从指端用力到字母书写,从解题过程到卷面布局,方方面面都得不断地强调。功夫不负有心人,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指点后,学生的卷面书写会干净整齐好多,解题步骤也规范了很多。

做事情上再多动脑,考虑问题格局再大一些,方法再细一点,时间安排再恰当一些,对学生的行为观察再多一些,对学生行为背后的思想再多考虑一些,静下心来再多学习多总结一些……

总之,用多年来积累的生活、工作经验和练就的一双慧眼,多去观察多去思考,在“巧”上下功夫,相信工作、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层次。

相关文章

  • 取“胜”之道

    人到中年,体力和精力已大不如前。 没有了年轻人朝气蓬勃的心境、活力四射的体魄和接受新信息的灵气。工作、生活中经常会...

  • 军形第四

    军形第四 参禅解缠: 胜之道:败→不可胜→可胜→胜。 ...

  • [胜观]之道

    胜观之道 (一) 胜观一切现象皆是大道之幻化,于此得决定见! 胜观一切现象皆是自心之明现,于此得决定见! 胜观幻化...

  • 【43】千难万难,判断最难

    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华杉注解 孙子讲五个知胜之道,讲的是知胜之道,不是制胜之道,这还是孙子...

  • 争的最高境界是不争

    昨天读老子读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意思是不争夺而善于取...

  • 取财之道

    从尚客优品吃罢早点出来,隔壁的吉祥馄饨店传出清脆的叫号声"请13号顾客取餐"。此时是上午九点多,已过了早餐时间,说...

  • 取财之道

    这几日本来以为是发现了挣钱之道,然而后来却是发现想挣钱没那么容易…… 我们平时卖手机也会做以旧换新,所谓...

  • 天道

    何谓天之道~ 天之道,利而不害;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天之道, 不召而自...

  • 73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 天之道

    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取不足以奉有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取“胜”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uu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