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一句话,既然无法改变,那就欣然接受,体味其中变化,有时候无奈中也会触摸到有趣的质变。
儿子的读书打卡似乎就是这样,无奈中接受,慢慢感受故事的情趣。
儿子的读书打卡,到今天已经坚持56天了,一开始只是坑坑巴巴的读,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拼音,难免需要练习。虽然身为老师,但在这方面确实也没有给到他帮助,挺惭愧的。
后来老师要求读书,爸爸应要求买了全套的《笨狼》,书本一到,反而有一种自己的责任感,小家伙儿每天拿着书读,有自觉,有被迫,无论如何,最起码还是坚持住了。刚开始一两页,后来五六页,再后来到每天一个故事,针对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才发展,故事无大小,感受多想法,这个小家伙儿想法很多,心中的大道理同样多,每次讲完,总有一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满足感。
坚持很贵,贵在坚持,阅读每天继续,感受每次加深,加油吧,小伙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64563/1ab99ea3f7ade2a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64563/a7e00a895056629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64563/256624806e9e4dc9.jpg)
2.17
妈妈:每个人都需要被倾听,每个事件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无奈,无奈于他人的不理解,无奈于自己的无从下手。真诚倾听,留心观察,诚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请求,这样的沟通,也许能内心所期待的效果。
儿子: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要直接说出来,如果不说用其他方法,也许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所以遇到事情,还是直接说出来比较好。
2.18
妈妈: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不太友好的直接反应。是时候想想自身问题,和他人事件背后的需求了。反向思考问题,会带给自己和他人一个新的方向和解答。
儿子:有些愿望可以实现,有些却不能实现,也不能因此就强迫别人实现。就比如说新年愿望,也许我写希望得到一个心仪很久的小订书机,可能就会实现了。
2.19
妈妈:
摘记:教育,不能太功利化,更不能因为学生失学,就认为他很失败,如同我们不能认为学生一直在学校,他就肯定能成才一样。
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不求急功近利,只求顺其自然。变“不得不”为“我选择”,被动变主动,更有责任感。
“触摸知识”,认知盲区,在体会中感受所得。
班级活动:思想教育、学习指导、知识拓展、生活引导。
被外班羡慕,也是一种增强班级荣誉感,班级凝聚力的方式。孩子的自尊心、面子效应还真是强啊。
儿子:心里有事情要尝试和别人交流,但不能把这件事不停的重复跟别人交流,这样别人会很烦,很生气,以后不再跟你一起了。所以学会适可而止很重要。
2.20
妈妈:既然已经迷路了,就欣然接受这个事实,尽情体味曲折的情趣,岂不甚好?
既然已学在路上,就欣然接受这个压力,尽情体味知识的多元,岂不甚好?
儿子:遇到一些事情,不能只看他的一部分,要看全体去思考。比如说鱼,鱼睁着眼睛是在活动还是在睡觉,因为鱼没有眼皮,如果不动的话就说明它睡着了,如果动了就代表它没说,在活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64563/f8a08d9e9111900d.jpg)
跟上儿子的脚步,每日阅读,一起阅读,一起在阅读中体味学习的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