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支部会发言稿
关键词: 价值观(工作原则、生命状态、尊重);自纳系统(自我提升);自愈系统(自我净化)。
1.价值观 我问运良兄为什么要我来讲一小段,他说:“主题是不忘初心,你去年的工作经历和做法和主题有关,你随便谈谈。”我一开始有点抗拒,因为担心讲出来的话成为自己行为的枷锁,但也觉得是一次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可以珍惜,所以,感谢运良兄给的机会。说到去年的工作经历,我在年级的工作总结中已经做了交代,那篇交代虽然非常克制,但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所有的行为都只是一种自我救赎,我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和良心不容许我有其他选择。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和我的性格有关,也跟我面对的服务对象有关。我是一个同理心很重的人,很容易被卷入别人的事情中,感同身受,常常活得比较辛苦,解决的办法只能适当屏蔽,所以,在9月1日开学那天我注销了自己的微信号,太喧嚣了。去年的事情涉及到许多个人隐私,许多社会制度缺陷,我不方便从我的角度复述和发表观点。在这件事情中,我见识了很多价值取向,各种各样的人性,各种各样的生命状态,有一点,我认同书记的观点:作为学生,只要老师没有狠狠地伤过他的自尊,一般不会对老师怀有恨意,即便不说,他们对老师都是敬意和谢意更多,有一个生过病回来的学生,在高考录取阶段,因为体检表上有一点异常的记录,意向大学打电话给学生询问情况,放下电话那个小孩的妈妈就给我打了电话 ,质问我学校怎么处理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记录,学校要负责之类的。我其实也十分忐忑,跟家长说:“大学打来电话也是负责任的态度,说明录取意向强烈,你们如实相告,说已经痊愈就好啦,到时候大学需要什么材料,该医院提供医院提供,该高中提供高中提供。”又过了一会,学生自己主动打电话给我:“老师对不起,我妈妈脾气不好,你不要放在心上,我已经给那间大学的招生办打过电话了,没事了。”后来,那位学生被那间大学顺利录取了。这位学生自尊心很强,生病隔离期间有多次需要回学校办高考报名手续,每次回来我为了不让他觉得被嫌弃,都陪着他,在安全前提下尽量满足他的一些小小愿望,他终究是怀着感谢的。
直到昨天上午我对学校运动会都持反对态度,觉得它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但下午看了开幕式之后放弃这种想法了,从初一到高三,每个班每一名学生都为了班级荣誉积极出谋划策,努力展现最活力的一面,看到特别是初一的小朋友们很卖力的样子,我是很感动的,这是一种很美、很令人动容的生命状态,渴望成长、渴望被肯定、渴望实现自我价值,这就是我们老师面对的服务对象,面对这些年轻、朝气蓬勃的生命,我心里面有很多不忍,不忍伤害他们、不忍看到他们一事无成卑微一生,这些不忍也形成了我的工作原则:尊重并且全力以赴。也有许多不能达成的目标,只能寄予希望送他们进下一站。
我们的学生整体是可教的,大家不必太绝望,学习不好技不如人的学生会觉得羞愧,这就是端正的是非观,几乎所有学生来问我问题,我旁边是留了座位的,我不说坐下,他们都弓着腰问我,所以,我第一句话是:“坐下来讲。”问完他们都会说:“谢谢老师”我要回:“不用谢,再来啊!”
2.自纳系统 我很佩服学识渊博的人,这些人因为渊博所以会更渊博,因为他们有一套自我吸纳系统,任何事情从他们眼前经过,就立即能转入他们知识的盒子中有序排好,我暂且给这种系统命名叫“自纳系统”。拥有这种系统的人,在自己的思维体系中有自动化功能:1.自动屏蔽无用信息;2.包容无害价值取向,接受价值多元的现实;3.对负面信息做客观评价,依据自己的道德取向选择发声或不发声;4.对知识类的东西以包容兼批判的视角归入自己的知识版图;5.对素材类的信息以支持自己已有观点的角度存入素材的盒子中。这是我对厉害,并且将越来越厉害的人所做的归纳,我希望能成为这样的人,正在努力,距离还很远,但觉得已经有一些心得了,还需要坚持。
有一个瞬间,我想到金庸在“笑傲江湖中”任我行和令狐冲练的吸星大法,兼收并蓄,练这种武功需要“丹田,常如空箱,恒似深谷”,按物理的讲法有点像“负压”,就是早上我们把吸管插进杯子,吸一口气,管中气压低于大气压,大气压把液体压入口中一样。在学识积累上,要有自如形成负压的能力,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版图,不断立足于自己的学科广泛学习。广泛学习至少有以下两个好处,学有所得有至少以下一个办法。
史铁生的作品被设计成了一个系列,在这个系列的封面上页眉都有一句话:“我们唯一拥有的只有过程。”如果我们连过程都不重视,就等于白投了一次人生。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获取的不对等不是显示在渠道上,而是对知识筛选的能力。有人说:“这个时代不需要知识储备,检索就够了。”这是一勺毒鸡汤,它否定了博闻强识的重要意义。如果我们什么都没有,是皮包公司,连要输什么关键词都不知道,怎么检索?何况现在的搜索系统打开前100页几乎都是广告。只有不断扩张自己的知识版图才能进入各种话语系统,人家讲什么我们才能听得懂,才不会觉得寂寞,觉得无趣。
以我自己为例,从湖北过来快十年了,头三年在熟悉广东高考,第三年我希望能参加高考改卷以更进一步了解广东物理高考的完整状况,报了名生怕人家不选我,陈老师很热心,说:“我帮你打电话给我的大学老师,让他们选你。”后来我如愿参加了,改的25题,题组长是华师物理系的张**教授,我心里想,这个老师很好,我要是以后想来改卷能自己打电话就好了,要进入广东物理的生态系统似乎有一条捷径,就是去华师再读个书,阅卷回来之后我就开始准备,赶上了最后一班在职教育硕士的车,如愿选了张老师为导师,在做论文时被他狠狠嫌弃过,但他没有放弃过我,给了很多指导,班级有17个人,都是广州周边学校的,我最老,很老,也最用心,在华师所听的课对于我来说就像上帝送给我知识的彩蛋,砰砰砰一个个炸响,打开了我很多认知的门,也改变了我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这让我后来很愿意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人家在讲东西的时候,我常常心里面会心一笑:“嗯,这篇文章我看过;嗯,这个研究话题我有耳闻。”这种时候,就像在秘密活动中和组织接上头一样,有点甜蜜,有点喜悦,很欣慰,很有趣,很不寂寞。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做“知识陷阱”人因为擅长某项技能,这项技能又能最快给我们带来好处,我们就一直循环作业,以至于深陷其中,导致没有闲暇发展其他技能,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就很容易被淘汰。其实,我们教师职业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只是我们也深受应试教育之害,变成了只会教学生做题的机器。我觉得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许多教育现象需要用其他门类的知识来作指导,比如回答学生的问题,许多时候学生不是因为无知来问,而是因为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有什么错来问,这时候我们需要先做诊断,进入他的错误点,然后把他带出来,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看了一些人家的文章,发现都没有说在点子上,沿着一些同行文章的参考资料,我发现一本书,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波写了一本《逻辑学十五讲》,里面把谬误分了三大类,若干小类,通俗易懂,很有趣。
有一些学生的极端行为,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事件就把一个时代的同类鲁莽地做界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有点精神疾病的,显性隐形的差别,严重轻微的差别,所以我们也可以看一点医学院的教材《精神病学》,还是要看大师写的,高校教材类的东西,普通作者的鸡汤文看完也有好处,可以给自己多一些写作素材,也可以增强自己的写作信心。 在自我提升方面我觉得有一个办法可以试试,就是“用以致学”我前几天跟晓霞讨论过这个话题,遇到话题,告诉自己,我要在这里停一下,我要整理出一点文字的东西,不一定写了东西要发表,自娱自乐嘛。因为“思维在语言之前都是模糊的”,为了整理出一点文字的东西,迫使我们要立足于一点画个圈,下一次当别人谈起来自己能在心里面会心一笑,这个我知道。
3.自愈系统 也是在去年,班级有几个同学习惯很糟糕,桌面乱七八糟,不好好做卫生,自习课讲话。周围的人就来投诉。我一方面很心疼这些被干扰的学生,一方面对这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有点束手无策。有一个瞬间我突然想到“自愈系统”,一个班级就像一具躯体,是需要有自我免疫力的,我作为班主任,就像医生,营养师,但是对抗癌细胞的最终还是肌体自己的免疫力,后来再有人来投诉,我反问一句:“他自习课讲话,你为什么要应;他们自习课讲话,你为什么不指出来他们影响到你了。”然后我给学生讲了免疫力的问题,想学习,想好的动机就是免疫力,要调动起来主动对抗不好的细胞。 后来在习书记的讲话中看到“自我净化”一词,非常认同。每一个团体都像一个人体,有病毒是常态,但只要免疫系统是优势的,就不怕,就能长久稳定运转。我们作为党员要主动承担生长免疫细胞的功能,遇到事情要担当,不要讲怪话,群众讲怪话要积极扳正风向。
早前,有人推荐我看了一本书,叫《生命是什么》,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写的,薛定谔是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这本书尝试从物理的角度解释生物的问题。里面有一个观点很有趣:“生命赖负熵而生”“熵”是热力学中的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系统越无序,越杂乱无章,熵就越大。热力学第二定律又可以简单地叫做“熵增原理”,大意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如果里面过程可逆,熵不变;如果不可逆,熵总是增加的,会越来越无序。”通俗讲就是“破镜不能重圆,人死不能复生。”很多过程的发生具有方向性,如果不加干扰让它自发进行的话,它总是向更无序更杂乱无章的方向发生。 要想系统有序,我们就要不断向系统输入“负熵”,输入“负熵”的过程迁移到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就是管理,引导的过程,中国这个系统需要共产党来输入负熵,协和这个系统需要校党委来输入负熵,一个班级主要靠班主任来输入负熵,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我们要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好好锻炼,这些都是负熵。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反应都不具有可逆性,一个封闭的系统,不加干扰,只会越来越无序,所以,作为管理一方,一定要有所作为,积极作为,就像一片土地,不播撒种子,就会长荒草,对于个人,也是,我们的脑袋不填充有用的东西,就会荒芜。
王蒙《如歌的行板》是一篇评论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文章,里面有这样几句我很喜欢:人生苦短,人生苦苦。然而有美,有永恒的艺术普照人间。于是软弱的人也感到了骄傲,至少是感到了安慰,感到了怡然。 我认为,除了艺术,还有爱、有才华、有高尚的德性,这些都是美的,都是普照人间的光明,值得我们去追寻,去拥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