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行的路上,与书为伴。
小的时候,认了几个字,喜欢看书。那时候农村提供给孩子看的书很少,偶尔哪个小伙伴得了本书,我们就串换着看,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小兵张嘎》。书很厚(当时的印象),书的纸张没有现在这么好,纸是发暗黄的,有点毛糙。就是这本书让我们四五个女孩子天天挑灯到深夜,放下书,熄了灯,我们还沉浸在嘎子的世界里,脑海中一遍遍回味着,就像自己身在其中,那份激动和兴奋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到了初中,到外村上学,认识的同学多了,可读的书也多了,那时候的书大多仍然是关于战斗故事的书。影像中有《战地红樱》,《平原游击队》,《苦菜花》,《青春之歌》等,这其中印象深刻的是《青春之歌》。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林道静,为她处于险境担心,为她摆脱困境,走向革命,成为一个革命战士而高兴。那时的人们单纯,崇拜英雄。读着书,就像看到主人公真实的人生,与她同呼吸,共命运。
到了高中,学习任务重,读文学类的书少了。记得读的唯一一本书是路遥的《人生》。故事通过描写高加林,刘巧珍,黄亚平之间的爱情故事,给我们表达了当时农村的年轻人面对前途,未来,爱情时的感情纠葛,给我们展现了主人公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
人生的未知,人生路上无数次抉择,美好的爱情,人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结合自己当时的情况,我很清楚的知道那时的我,高考是唯一的路。当时高考很难,因为一次考不上放弃的人很多,我很感激父母的支持,庆幸自己的坚持,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最终我成功的跨进了大学校门。从此,想着理想迈进了一大步。
到了大学,有了图书馆,图书馆琳琅满目的书,吸引了我。开始读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红与黑》,《简爱》,《复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围城》,《丑陋的中国人》等,书里活灵活现的人物,他们的遭遇,思想,和对生活的态度,教会了我分辨真善美,假丑恶,对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关键作用。
逆境中,我学会了坚强;顺境时,我学会了珍惜和内敛;烦恼时,我学会了排解;高兴时,我学会了微笑;与人相处,我坚持
了善良;家庭中,我选择了包容;婚姻中,我学会了经营;工作中,我选择了努力。
大学时,最喜欢汪国真的书,他的书就是我当时年轻骚动的心中的一盏灯,有些诗句现在还喜欢读: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情。
我不是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工作了,专业书籍读的多了;结婚了,菜谱读的多了;有了孩子,育儿的书读的多了;喜欢养花了,读养花的书籍多了;父母老了,读养生的书多了;不惑之年,读修养心灵和智慧的书多了……
我一直都会在修行的路上,与书为伴,不断前行!
在修行的路上 在修行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