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 格桑花0080 | 来源:发表于2024-05-28 08:41 被阅读0次

读李娟的书,常常让我回想起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的岁月。我总是试图在她的文字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回忆,比如寒冷的冬天的感受、比如颠簸的长途客车、比如窗外绵延不绝很久都没有变化的地貌。

这本《我的阿勒泰》因为有更多属于李娟和母亲还有外婆的点点滴滴回忆,也时常让我有点想我的父母。自从考上大学,我就与他们分隔两地,特别是远嫁西藏,从此更是天长地远。所以我永远都有一种异乡人的感受,永远都感觉自己在漂泊。

李娟写妈妈只因为她一句“被子薄了点。”第二天晚上就做了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车扛着一床厚到能把人压得呼吸不畅的驼毛被出现在她面前。想起我刚大学毕业那一年,人生地不熟,妈妈专门到我工作所在地陪我,跟我挤在我宿舍里那一张90公分的床上一个月,直到我熟悉工作环境。

李娟写她从乌鲁木齐回家,总是拖着天大的一只编织袋,从里面拿出东西来给外婆的,给妈妈的,还有给其他亲戚。我想到自己大学毕业那一年暑假回到家,才想起来要给爸爸买一点东西,我买了两瓶酒。没想到我爸一直舍不得喝,直到去世。

很喜欢李娟的妈妈,难怪马伊琍被全网好评。她发明的词汇“喀啦(黑色)蘑菇”,即“木耳”(阿尔泰深山森林里生长有野木耳),音节响亮,易懂好记,一直被当地人民沿用到现在,并且范围越来越广,几乎横跨了全地区六县一市。

李娟的妈妈,大约就是那种生活永远也打不垮的女性。李娟的文字,总有一种苦难生活中的恬淡和幽默,如果追寻这种气质的源头,应该是来自她的母亲。

总能捕捉到平凡单调生活中普通人的那么一点点小乐趣和亮色,也是李娟的可贵之处。一个公用电话也能被她写得这么温暖和有趣:

一屋子人都开始起哄:“陈三儿还钱!还钱!陈三儿快点还钱!”陈三儿赶紧“再见”,挂了电话就扑过去和那几个坏小子拼命。

再比如写嗑瓜子,她写道:我真的不喜欢嗑……全都怪瓜子太香了。虽然不喜欢,但只要一嗑就没法停下来。只好嗑啊嗑啊,瓜子从左边嘴角喂进去,瓜子皮从右边嘴角涌出来……

嗑啊嗑啊,一直嗑到满嘴打泡为止,一直嗑到口吐白沫为止……我是真的不喜欢嗑瓜子,我是真的很少嗑瓜子!

当代的人太容易就不快乐。那些表面看来光鲜亮丽的人生,如果深入骨髓地去重新透视一下,有多少是真正幸福快乐的呢?幸福是一种感受,一种能力。

在全社会都以成功为先的时代,我们是不是更需要幸福的教育。这大概是这本书一改成影视剧就大火的原因吧。

如何追寻幸福,如何获得幸福感,希望每个读此书的人,都有所得。

大年初一,母女俩专门带着三条狗去雪地散步:

戈壁坦阔无边,我们两人三狗微渺弱小地行走在大地的起伏之中。

所以,欣赏并感受当下,就是李娟的妈妈传递给我们幸福的能力。

和李娟相似,我也是出生在草原上的人(内蒙古)。现在我离开那里的时间,已经超过我生活在那里的时间。

我在西藏工作、生活了近三十年,几个刚刚认识的人,最先互相询问的,一定会有“你老家哪里的?”人人都把自己当作外地人,似乎随时都做好了准备离开的打算。每个工作在西藏的“西藏人”,都有两个故乡,一个是自己的祖籍,另一个才是西藏。

李娟在书中写道, 我在新疆出生,大部分时间在新疆长大。我所了解的这片土地,是一片绝大部分才刚刚开始承载人的活动的广袤大地。在这里,泥土还不熟悉粮食,道路还不熟悉脚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在这里,我们报不出上溯三代以上的祖先的名字,我们的孩子比远离故土更加远离我们。哪怕在这里再生活一百年,我仍不能说自己是个“新疆人”。

我也一样,我在西藏三十多年,但终究有一天我会离开。我们都是游走于边缘的异乡人。

相关文章

  • 此心安处是吾乡

  • 2019.08.17

    此心安处是吾乡

  •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2021.02.01

  • 定风波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 生在这世道当真没得选

    此身飘摇无处寻, 此心安处是吾乡。

  • 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说起“故乡”,就想起苏轼著名的词句来:“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优美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

  • 家乡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

  •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从“何处安放是吾乡”到“此心安处是吾乡”,文字之易而境界大殊:前者是命无所归的漂泊游荡,是一叶浮萍...

  • 南城以南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 吾心安处唯有家

    吾心安处唯有家 文/逆光 此心安处是吾乡,吾心安处唯有家。 小时候,总想着仗剑走天涯;现在,只想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此心安处是吾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vh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