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华夏花戏楼,显名者有二,一为陕南商洛丹凤船帮会馆里的花戏楼,另一为皖北亳州花戏楼。丹凤花戏楼,去年今年探视了两次,亳州花戏楼则于今年五月初首次踏足。
去的那天是阴天,也是五一假期的尾期。车到涡河大桥,已看见桥上两边停满了车子,游人来来往往,颇有些节日氛围。这涡河大有来头,发源于河南尉氏县,流经安徽,上通黄河,下达江淮,为淮河第二大支流,河两岸便是千年古城亳州。以前我常把涡读成卧,其实应该是读过。河水清澈,可远观,可久赏。
从庙会广场左侧进入花戏楼,便可见一建筑群砖门院墙连亘,错落有致,如珍珠般呈现于游人眼前。整个建筑群由花戏楼、关帝庙、岳飞庙、朱公书院、火神庙、粮坊会馆、咸宁寺和三馆居组成,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花戏楼山门的精美砖雕,以及竖立于山门两则的重达一万二千斤的旗杆。砖雕为水磨砖雕,在只有几公分厚的大石砖上,雕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和传说,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两旗杆上端悬有二十四只铃铛,风过声作,叮当合韵,寓意二十四节气风调雨顺。砖雕、旗杆和花戏楼舞台的惊世木雕,共称三绝,驰誉天下。
花戏楼山门前面,有一座孤零建筑,为张飞庙,不知何故单独筑此,想来也是有缘故的。在花戏楼山门前观瞻一番,便入山门,格局和丹凤花戏楼一般无二,戏楼正对殿庙,左右两旁是厢房。不同的是丹凤花戏楼的庙供奉的是水神,亳州花戏楼供奉的关羽。如此,山门外张飞庙于理也说的通了,三弟陪着二哥,沧海桑田,君候的丹凤双目亦可暂敛神光,心游人间了。
花戏楼木雕系大木透雕,层次分明,玲珑剔透,其中有三国戏文十八出,上面人物数百,神态各异,龙虎争斗,呼之欲出。舞台上方中间的《诸葛亮舌战群儒》,因为位置较高且在舞台内,虽历经二百多年风雨洗礼,其漆色仍鲜艳夺目,展现了精湛的雕工和绚丽的彩绘。这花戏楼早先也叫山陕会馆,由山西和陕西的商人出资兴建,距今约三百六十七年。当年为山陕商人在亳州经营药材的联络之处,供奉关云长,自也是情理之中。毕竟关羽是山西人,也是陕西的邻居,又有财神的传说。
在花戏楼四下参观时,左边厢房传出了弦乐人声,听唱腔应该是梆剧,唱的似乎是《花木兰》,高昂、粗犷、奔放,在竹笛、板胡、二胡、月琴、中软、琵琶、唢呐、笙、大小锣、鼓、梆子、䥽、镲等伴奏下,沙场征战的悲凉激奋,顷刻弥漫于天井上空,空中的云层似乎更加厚积了,游人亦屏声息气,生怕惊扰了这肃穆庄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