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开始,先奉上一碗鸡汤。
这个故事有没有给大家很大的启发呢?确实,如果放在以前,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一定会非常认同渔夫的观点,自我安慰不少,然后可能以满足自称而懈怠,然后在遇到不如意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借口说:既然结果都是一样的,那还需要那么努力吗?
可能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网络文化兴起和网络交流的便捷,越来越多的心灵鸡汤类文章占据了我们的朋友圈和微博。相信各种各样的鸡汤我们也没少喝,什么励志、爱情、友情之类的简直数不胜数。
的确,曾经当我们心情很低落的时候,这些鸡汤的确能让人产生共鸣,然后倍受鼓舞,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喝了那么多鸡汤,却依旧好不过这一生。
富翁的回答故事没有讲。我猜想的是,一周之后,富翁厌倦了钓鱼,跑去玩高尔夫了,渔夫也很想去,但是为了生计却只能继续钓鱼。
what happend?鸡汤写手惯于在凡庸的日常生活中,窥见“最好的自己”,而且,这个自己——不在将来就在现在。
不管是哪类鸡汤,它都有个共同的营养成分:往往把社会的结构性问题,诉诸个人。
比如贫困,弱势,这是带有社会性特征的。但鸡汤文认为,这些问题通过个人可以改变。社会状态下的存在即合理——你没法改变社会,但你能改变自己。这是接受网络鸡汤文的读者的共识性。比如曾经看到的一个标题《能用汗水解决的问题,别特么用泪水》。
在浮躁、不安的当下,看到这样的标题,确实很迎合人心。
很多时候我们都愿意相信这样的鸡汤文真的能让人变得好起来,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觉得大家都是图一时的心灵慰藉,然后该干嘛干嘛,生活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
之前微博上有一个话题说喜欢鸡汤文的人智商偏低,虽然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偏激,不过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这类鸡汤文的泛滥成灾。如今提到鸡汤,大多有一种讽刺的意味,然后流行起了“毒鸡汤”,什么“很多事情你不努力一把,就不知道什么叫绝望”,“爱笑的女生运气都不会太差,因为运气不好的女生一般都笑不出来”,“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不努力却一定会很舒服”等等,当我们在接受这些“毒鸡汤”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汲取鸡汤。
其实,不管是鸡汤也好,毒鸡汤也罢,我们都要理性对待,其实人们从来都不排斥真正的心灵鸡汤,只是由于大众化口味、励志化包装、快餐式阅读,大量的鸡汤被粗制滥造了出来。我们讨厌的只是那种不负责任、经不起推敲的假鸡汤。
无论如何,请记住,天下没有包治百病的鸡汤,只有治标不治本的各种开锅乱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