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上古神话中,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这些耳熟能详,浪漫的表现了祖先们敢于挑战自然,改天换地的气魄和精神。盘古开天辟地后,最有影响力的神话就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冲突,共工战败,使支撑起天地的不周山垮塌,先民们经历了一场灾难,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拯救了人们。在最完全的《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ǎn)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37567/93919e52fe73e07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37567/9a8ca65ee271228d.jpeg)
在山海经中能被记载的神话人物,在现实世界中都是那时对华夏农耕人群影响力最大的部落或者某个部落的首领,女娲是盘古开天辟地以后第一批活跃起来的神中的一员,女娲应该是一个当时影响力很大的氏族部落的首领。根据在树上筑巢的部落被称为穴居氏,钻木取火的部落被称为燧人氏,擅长草药治理的部落被称为神农氏,那女娲的部落也是在某一方面为当时的农耕人群作出很大贡献。而这个部落的首领都可以称作女娲,但我们这个补天的女娲是具体的一位女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37567/a15695e768c5bbb7.jpg)
女娲是神话中的地位极高的大神,那么真实性来看待,这应该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中,而男性伏羲又在女娲的时代,此时还有同为男子的火神和水神在母系氏族中冲突,都是影响力很大的部落人物,所以这是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年代,女子对部落的掌控力在弱于男子,男性在领导部落,但主要还是母系氏族社会,女娲还是一位地位很高的女性首领。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母系氏族社会女子主导部落是因为主要通过更多的生育后代来让部落长远发展,男子从事渔猎活动,妇女从事采集活动,采集活动比渔猎活动的收获稳定,供氏族成员糊口度日。妇女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发现了植物生长成熟的条件,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对作物生长的规律有了认识,终于由妇女发现了农业,适应自然环境后集体的发展压力减小,后来虽然还会要多生育后代,但生育后代不再是部落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部落转向了开垦土地并种植粮食来供养部落人口,男子在生产力方面的地位增高,母系氏族持续到约一万年前。
女娲抟土造人的说法也和祭祀有关,女娲的部落也许是人口最多的部落,其他部落或许也有抟土以乞求上天可以给自己的部落带来更多后代的活动,却都没有女娲部落的人员多,这主要还是因为女娲部落掌控着浇灌田地的水利设施,女娲部落受干旱的影响小,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员,然后女娲部落也因此收纳更多其他的部落在这里定居生息,共工应该是女娲部落的直属成员,毕竟水利设施是女娲部落可以领导其他部落的关键,那这样来说的话其他首领打压的是女娲,女娲不得出手领导人们治理灾害,还与伏羲联姻,都有加强统治地位的考量,毕竟这位女娲所处的时代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37567/7a5007a1f5e276ff.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37567/4f035185b2735c73.jpg)
当时天柱被共工撞断后,天塌陷了下来,天河之水泛滥人间,女娲出手炼五彩石补天,又杀巨鳌取四足撑起天空。在早期的农耕社会,需要在可以灌溉土地又接近土地的河流或者湖泊处居住和生活,而且耕地要在低洼之处能利于河流灌溉。华夏上古时期祖先们饱受水患之苦,但没有大禹时代的大规模水患,却也有了治理水患的方式,也在河岸边制造沟渠引水润地,作为旧时期后期的女娲部落掌控和占据着可以引水灌地的沟渠的最佳地段和更多耕地,同时也需要控制好河岸不要让河水淹没农田,还掌控着水利基础设施,也就是最早的水坝,很简陋但还够用,也是那时候的专属这个部落的大工程。其他邻近部落也因此需要臣服于女娲,共工一班人马是管和水源相关的工作,祝融的部落与共工有矛盾,轮到要浇灌火神部落的土地时,被共工的人以堵住水流的方式打压发生冲突,两班人马在截断水流的地方冲突,用水的基础设施被破坏,河水漫灌淹没农田。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37567/b22b1309c883333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37567/f59ba5669d06c9c9.png)
“天塌陷”是因为有了最早的还是大型的简易房屋,容纳很多人居住。山海经中的先人们已经很熟悉“山”的概念,每座大山都有山神镇守,也表现了先人们对于大山的向往,这不周山应该是当时一座集中部落首领的小山,是当时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各首领们主要在山上居住,山下是居住的平民,祖先们也能依据山势地利可以很好的向下灌溉农田,而水利基础设施应该包含很多大石头,这个大型水利设施因为共工和祝融的冲突被河水冲垮,石头滚落到山下,共工应该是想在水利设施被彻底冲垮,河水漫灌山下之前着急通知山下的居民,跑到山下弄断了有祭祀力量加成的简易的支撑房屋屋顶的柱子,让更多的人知道大水要淹没农田,得赶快的逃走,山下掉落的石头也砸向屋顶,接着水利设施被冲垮,大水漫灌,山下不止是人类,还有在人类周围的各种野兽为因为河水而惊慌失措的乱跑乱窜。
祝融可能是去通知大厅里的各首领了,可能把责任都推给水神了。但是先民们眼睛也是雪亮的,山海经中说的是共工和祝融两人不和,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简短记载,让后人来品味。女娲应该不止是这些首领们的天子,还是一个掌握了祭祀活动的女首领,可能巫师也归女娲管,女娲还是一个精神领袖,共工准备来认错时,其他首领们已经因为祝融的巧言令色而先入为主了。不过共工被尊为水神,操作着最重要的农田灌溉,威望也比其他首领们要高,也高于能取火的祝融,这也是打压共工的机会,祝融因此不用被首领们责备,可共工不能对着首领们撒气,只能把气撒到首领们居住的这个房屋的柱子,一头把柱子给撞断了,在人们看来这可是首领们兼精神领袖女娲的住所,是不周山的天柱。共工的脾气也很大,看来和别的首领的关系不融洽,首领们也倾向于支持火神疏远排挤水神。
水利设施被冲垮了,人们不止农田被淹没,连人们的精神也被大水淹没,女娲所以要先举行祭祀活动来给人们的精神上建设“水坝”,五彩石是建立房屋屋顶时必备的活动用具,巨鳌的腿用来建立支撑屋顶的柱子时的祭祀用具,人们心灵可以安心了,就能好办事了。剩下的就是女娲带领全体人员去重新建立一个更稳固的水利设施把大水降伏,然后重新收拾农田,驱赶凶恶野兽,“积芦灰以止淫水”这里也有早期的用灰烬来解决淹没土地的大水的方式,大禹之父鲧的时代还在沿用堵水的方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37567/d6bd05777deb0a05.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