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补天
原文;女娲氏✻炼石补天✻。
译文; 天空损坏, 女娲炼石补天。
诠释; 补天
说:来源于创世女神女娲补天。语出《列子·汤问》:往古天曾破裂,女娲氏炼五色石修补。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说在上古时代,在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伏羲有一个也是蛇身人首的妹妹,叫做女娲,号曰女希氏。与伏羲兄妹相婚。
伏羲一统华夏各部落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女娲接替了伏羲的位置,统治华夏。女娲延续了伏羲留下来的婚姻制度,继续教人民织网打鱼、打猎、饲养家畜。
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关于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见于《风俗通义》:上古的时候,盘古从混沌中开辟了天地,临死化身,又创造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草木虫鱼,但就是忘了造人。女娲神取了一些黄土,掺些清水,和了一堆泥巴,然后用水照着自己的形象捏了一个小人,往地下一放,这小人竟然活了,围着女娲又唱又跳。女娲又继续用手揉和掺了水的黄泥,造了许多男男女女。
又《淮南子·说林训》;“女娲王天下者也,七十变造化。此言造化治世非一人之功也。”这不仅较客观地折射出了,女娲是在“众神”的襄助下,才完成“造人”这一社会进化大业的。同时,也科学地反映了,伏羲和女娲时代的汉族,正处于母亲氏族社会的历史实体。
关于女娲,炼石补天的相关传说,在上古《淮南子·览冥训》、《列子·汤问》上均有记载。早期的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并无交集,不但没有共工、祝融、不周山等关键字,对于世间天塌地陷、发生灾难的原因,也语焉不详。其中根本没提到因为共工、不周山而引发女娲炼石补天的事,可见在先秦远古时期"女娲炼石补苍天"和"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故事,是由东汉学者王充把共工触山与女娲补天焊接到一块。
所以,秦汉初期,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是两个独立的神话故事,到了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谈天篇》利用"共工怒触不周山"为背景原因,完善情节解释了"女娲炼石补苍天"中缘何天塌地陷、发生灭世灾难的理由,至此,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融合成了一则救世神话。
所以,整个"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都是与以繁衍、求生存等方式拯救氏族灭亡的寓言为故事体系。人类早期,最可怕的灾难是来自自然。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氏族部落的形成部落战争频繁的兴起,毁灭性灾难更多的则是来自于人类自己了。
"天崩地裂"人们难以目睹,毁灭性的灾难却时有发生。于是人们的经验转化了。对于原始氏族部落而言,氏族灭亡何异于"天崩地陷"。在频繁的氏族部落战争中,灭族之事又是那样的习见。
这对每一个氏族整体来说,都是巨大威胁。因此"天裂"虽属自然的神话,而"补天"却有了社会生存寓意。甚至"天崩地陷"的神话本身,也弥散着部族战争的烟云。所谓"共工与颛顼争帝","天柱折,地维绝",其最表层、最直接的意义,就是战争灾难。
所谓"补天",乃是平息灾难、拯救氏族灭亡的寓言。辛弃疾词云:"袖里珍奇光五彩,他年可补天西北。"就是以"补天"象征平息民族灾难的。《红楼梦》中"补天"的典故更明确的表达了挽救衰亡的意义。这并非辛弃疾、曹雪芹之流的别出心裁,实是神话自具的文化意义在历史中的传递。
---诠释----张岱《夜航船》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