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宁记

作者: 秦老师的睡前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11:09 被阅读3次

故都长安北去四百余里,有城名曰真宁。周时为义渠旧地,后为秦攻灭,汉初建制,始为阳周。天宝元年,明皇夜梦群仙,阳周县令献玉真人像二十有七,帝大悦,以“真人永宁”之地,赐名真宁。

城在山谷,依山势而建,背水而抱山。有东西古道横贯而过,屋宅民宿鳞次铺排,白墙青瓦古意盎然。城中户仅百余口,皆以耕读传家,世代比邻而居。日暮黄昏,夕阳西下,炊烟互望,鸡犬相闻,实乃塞北桃源,人间乐土。

城之隅有善女湫,广袤数里,草木萧疏。其水湛然而碧,莫知深浅。乡人立祠于旁,曰“九娘子神”。乾符五年,泾州节度使周宝午憩,梦湫神来访。九娘子谓其曰:“百里之外有朝那龙王,其弟欲强娶妾身,妾身不敌,特与将军借兵御之。”宝遣制胜关使郑承符领两千阴兵助战,大破之,其事录唐人《灵应传》。

城南有学宫,元时所建,明末毁于战火,清顺治年间重修。宫内有文庙,大殿坐北朝南,歇山顶,鸱吻饰,斗拱下昂,柱头卷刹。庙前有东汉古柏,其树苍翠挺拔,三五之人不能合抱。庙内塑孔子及十二贤人像,每至夫子诞辰及清明元旦,便有教谕率一众生员祀之。

至于清末,学宫渐衰,解放后复立学校。某某年,家父聘此地教员,母亲与之俱来。时为荒年,人皆无所依,是以教员多与家眷同住,约二三十户。众人皆自他乡,既钦其才,又感于相遇,是故情深,宛如一家。

生员多为土人,亦有慕名而求学者。彼皆欲求知,发愤忘食,而无悠游之事。庭院之中,自旦而暮,诵读之声不绝于耳。或有电影放映队至学校,于操场上,师生皆往观之。某年冬,父与友人深夜观影,忽觉有异,转身视之,一生拥衾立于后,双目对视,赧然趋矣。友人抚掌而笑曰:“莫云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此《陶庵》中语也。

教员之中多有子女,其性不同,然皆生长于斯,温润敦厚,言谈举止合乎礼也。暮春者,春服既成,罗水出川,五六童子缘川道而行,有桃花缤纷落下。至于寒冬,大雪封山,诸子皆坐炉火旁,闻老人言古事。青鸾金乌,毕方九婴,雪漫城头,浑然不觉。

余少居真宁数十载,后求学远游,至于今日。数年前父亲亦调往他处,遂与此城绝断音书。而今时光流转,故人零落,时则有感,不知更与何人说。夜读《稼轩长短句》,其词云:“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虽为儿女长情,亦不免山河岁月,因以记之。

丁酉年二月十五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宁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za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