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盲点自我普及之紫禁城常识
天安门,寓意“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五座汉白玉桥横跨人造的金水河上,中签的桥只有皇帝才能使用。
紫禁城从1420年就支持矗立在北京的中心,至今仍按按照永乐皇帝原来的规划定位与发展。
紫禁城的设计者叫蔡信,至今没有留下当年构想和蓝图图纸,研究人员肯定图纸是存在的,后期估计是怕民间模仿仿造,所以有意识的将图纸等物品销毁。
据传紫禁城有9999个房间,数以百计的件数和庭院,布局都严格对称,根据精准的数据而建造。研究者利用现代精密仪器勘测,中轴线是精准的正南正北,无偏差的,古代的人,是怎样来测量的呢?
建筑遵循一种古老的设计理念和风水,也是通过这样好的风水来证明他是真龙天子。
紫禁城的护城河,有一定的军事意义,进出人员,只能通过特制的金属腰牌。
永乐帝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艺术家,透过紫禁城查看周边建筑,北海公园、天坛、先农坛、鼓楼、钟楼等。
1938年,洪武帝将皇位传给孙子建文帝,跳过了儿子朱棣,朱棣于是起兵造反,建文帝大规模的镇压,重于在1402年,内战的第三年,朱棣攻入了明朝当时的都城“南京”,建文帝失踪(具体流向请参考由历史改变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 ),永乐帝称建文帝在宫中大火中丧生。
当时的都城在南京,新都城位于朱棣的北方驻地之中,由他的亲信掌管。打造新都城,需要应对北方严酷的自然条件,从地理角度来说,这里水资源稀少,树木稀少,这里不可能是建立新都城的最佳地点。而当时的南方农业富足,商业频繁。
永乐帝则是希望,通过建造新都城,以及紫禁城的建设,向时任宣告他是天子,并且要镇守北方。
紫禁城是权利,政治力量的象征,展示帝国的强大实力,同事也是展现正在龙椅之上真龙天子的权力。明朝统治中国近300年,人口约7500万人。
紫禁城1406年兴建,1420年12月整个工程竣工,历经14年。
建设紫禁城所需要的材料和技术,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仅仅太庙,就需要68根立柱,每根立柱都是独立的一根楠木,这样昂贵的木材,至少需要800年才能符合建筑的需要。而开采楠木的人员损耗也是非常大的,用一句话叫“进山一千,出山五百”。
九龙戏珠,是一个高17米的汉白玉,重270吨,整个开采及运输也是一项非常好大的工程,据史料记载,是通过冬天结冰运输。
紫禁城建成后,永乐帝召开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大门两侧10头大象,来自国内外的10万人,2000名乐师演奏。紫禁城一竣工,就成为了明朝跳动的心脏,永乐帝就在这里生活,治理天下。
永乐帝是一位非常勤劳的皇帝,工作极为辛苦,相传他清晨4点就要起床,直到晚上10点睡。当日侍寝的妃子会在沐浴之后被带到寝殿,妻子徐皇后过世后,没有另立皇后,但有不断的姑娘服侍,以朝鲜族的姑娘为主,后宫佳丽多大2000多人,后宫也极为激烈。
(看多了康熙剧,这里不是皇帝去妃子那里住,是妃子被接到寝殿)
在紫禁城的东边有一条小巷,是永乐帝的特务机构,和刑讯逼供之地,也就是东厂。
在永乐帝的世界,不仅有恐怖和控制,他还推进了儒家文化和学术发展,带来了明朝的文艺复兴。《永乐大典》就是永乐帝下令编纂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多达11000多册,是永乐帝命令官员走遍全国,收集文献,并将其抄录在册,这项工程由2000多名学着,历时三年完成,非常好大的工程,全本共有22000多卷,大约收录了七八千部著作,集合了宗教、哲学、科技、剧作和诗歌。
文艺上的复兴和永乐帝的支持,让明朝特别是紫禁城的书画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明朝的彩画,是历史上最典雅、最庄重的一种彩画。研究人员通过养心殿的颜色,竟然发现了内有18世纪、19世纪的两种颜料。穿越半个地球来到这里,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和东西放之间的物质交流,一直是持续的。
北京位于一条活跃而危险的地震带上,紫禁城子建设起,经历地震222次,城内建筑基本保持完好。
1679年,北京曾发生8级地震,史料记载,四面地震,黑水涌出,群山崩塌,乱石参差,京城12000间房屋被毁,45000人死亡。北海公园内的白塔。始建于1651年,在此次的地震中被毁,当然很快被重建。而距离白塔217米,有一处建筑在地震中完好无损,那就是紫禁城。对于研究人员称,是由于紫禁城的墙体不承重,已木质结构称重,而斗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斗拱,有时间大家去研究一下)
通过陆路、水路(京杭大运河)、冰路(大型石器运输)等方式,甚至是牺牲众多生命的方式,成就了今天的紫禁城。但是,永乐帝仅仅享受4年,就在1424年,在被征回师途中驾崩。之后共有23位皇帝在永乐帝的杰作紫禁城中居住,并统治中国。
1925年,成为了著名的故宫博物院,并向公众开放。
我大概就是记录到了这些东西,这些文章里没有什么是我的原创语录,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大概的做了一些笔记,又通过电脑录入了一遍,算是一次关于紫禁城的扫盲学习。
对于我的一些迷茫点在于,秦始皇修了一个长城就被推翻了,为什么永乐帝修了紫禁城,同时修了京杭大运河没有被推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