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辩证法简义二十七:袭明

《老子》辩证法简义二十七:袭明

作者: 一灯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3-18 19:38 被阅读0次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一、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于行动不会留下车轮痕迹,善于宣传不会留下瑕疵和漏洞,善于谋略不会依赖算盘,善于防御不用门栓和撑木也无法被打开缺口,善于团结不用绳子绑定也无法被分离。

这一段实际上省略了相反的一面,也就是分别隐含着“不善行、不善言、不善数、不善闭和不善结”的论据,因《老子》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体现在每个角落的。

二、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正正因为如此,有觉悟的领导者经常用守中的方法完美地求用人才,故人尽其才,也就没有无用的人才;经常用守中的方法求用器物,所以物尽其用,也就没有无用的器物。这就是所谓的“袭明”即遵循阴阳合一规律。

阴阳互根与阴阳合一的哲学观点,比老子晚出生两百余年的庄子在《逍遥游》中与惠子的精彩对话中也巧妙的得以体现。

由此可见,有觉悟的领导者应遵循对立统一的运动规律,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

三、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所以,具有完美形象的人,是无完美形象者的师范;无完美形象的人,是具有完美形象者的值得借鉴反面教材。不重视榜样的力量,不愿意汲取深刻的教训,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变成糊涂蛋一个。这就是所谓的阴阳变化关键所在。

故而,做一个有觉悟的领导者,要善于从事物的正反两面看问题,要善于在事物的对立统一的运动中全面地发展地把握事物运动的本质规律。

(郑裕波 校注)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老子论“处世之道”

    老子曾说:“不知常,妄作,凶。”即人应知道自然规律,并据此指导个人行动。老子把这叫做“袭明”。“袭明”的通则是,想...

  • 老子“大道藏而不露”的思想

    老子提倡阴柔的智慧,又将这种智慧称作“袭明”。 老子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

  • 阴阳、是非、黑白……辩证法

    有人称老子的辩证法为诡辩论,这是中的的。 辩证法混淆真假的能力是巨大的,没有任何问题不能被辩证法完美解决。 “要努...

  • 袭明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为袭明。 ——老子《道德经》 这只小熊今年八...

  • 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

  • 【道家经典之作】 - 草稿

    第一章:【老子】 老子一书,重在论道,本章开宗明义,提出了“道”这个概念,并对“道”的特点进行了纲领性的阐述。 “...

  • 《道德经·道中包含的辩证哲理》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七章的学习,初步了解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引导学生利用辩证法去看待问题,处理事情,提高自己...

  • 《道德经.道中包含的辩证哲理》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七章的学习,初步了解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引导学生利用辩证法去看待问题,处理事情,提高自己...

  • 【道家经典之作】自古老子继续劝导人们要以《“信言”,“善行 ”,

    第一章:【老子】 老子一书,重在论道,本章开宗明义,提出了“道”这个概念,并对“道”的特点进行了纲领性的阐述。“道...

  •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昨日补《老子的心事》151-154页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我想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辩证法简义二十七:袭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dz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