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杨志明是一个老船工,在金沙江边住了一辈子。
如果不是建水库,他肯定一直在老家终老。
和老伴守着两间石头瓦房,靠金沙江打鱼,养活了两个儿子。
现在两个儿子和他年轻时候一样,没有去远方,就在金沙江边靠渔猎过活。
By:evil0519搬迁的消息前两年就传过,但传着传着,似乎没有当真。
杨志明以为生活一样继续,去年过完年他还和老伴商量,把攒了多年的钱拿出来翻修一下老房子。
虽然现在儿孙不跟他们住,但已经住了30多年的老屋阴暗、潮湿,一到冬天,老两口风湿病犯得厉害。
刚刚准备去请泥瓦工,村上就来了通知,说搬迁的事情政府已经批下来了,快的话,过完年就搬。
“不是说不搬了嘛,咋个一下子又要搬了。”
杨志明跟老伴说了搬迁的事,老伴说她不搬。
那天晚上,杨志明和老伴翻来覆去没有睡着,第二天大早就去找两个儿子商量。
大儿子人到中年,十多岁就跟着杨志明在金沙江上讨生活,也不想搬迁。小儿子年轻,在江上讨生活的时间短,再说现在金沙江的鱼越来越少,政府鼓励村民“上岸”,所以觉得搬迁好,关键是娃娃们以后读书会方便些。
跟两个儿子商量不出什么名堂,杨志明去找老伙计林之以。
村上说,是要搬迁到50多公里的一个坝区。那个地方他们知道,主要产甘蔗,经济不算落后。
杨志明走了半天,路上遇到村里的几个老人,大家说起搬迁心里都不愿意。
杨志明到的时候,林之以还在用桐油刷他的棺材。
这副棺材原来是为他父亲准备的,已经30多年了。他父亲那一年去重庆跟他最小的妹妹一起生活,去世的时候只能火化,这副棺材就没有用上。
现在他们住的村子早就不兴土葬,也不能土葬。但林之以说,等他死的时候,喊儿子一起帮他烧了,就当他睡在了棺材里面。
看见杨志明来,林之以停下手上的木漆。
两个老船工坐在一条板凳上闷声抽烟,谁都没说话。
接近傍晚,林之以的老伴出来喊杨志明,说就在她家吃饭,她准备两个下酒菜,说完就去忙活了。
6月的金沙江还未涨水,江水平坦无声。往年这个时候,江上忙的人要回家了,号子声此起彼伏。现在只听得见机械船轰轰轰的马达,两个老船工看着远方的金沙江,一直抽烟。
等晚饭端上来,喝了两口酒,两个老船工话才多起来。
“你到底咋个想?搬还是不搬?”
“不是你想不想搬,村上说了要搬就只能搬,不搬咋个办?”
“搬过去样样都不方便。”
“听说住楼房,有电梯。”
“楼房我们住不惯,养个鸡养个鸭都养不成。”
“唉,咋个让我们赶上了?早点死就没得这些事了。”
林之以的老伴不停跟杨志明夹菜,杨志明说“吃不完了,不要夹了。”
林之以说“我们这个村子算好呢,听说菜湾子那边要搬到外省。”
“如果迁到外省老子跳江算了。”
断断续续快把饭吃完,杨志明的老伴来找他,林之以老伴赶紧添了双碗筷,又把冷了的菜拿去热。
四个老人坐在一起,竟都唉声叹气。
这时林之以12岁的孙子庚子端着一大盆炖好的猪脚过来,大声跟爷爷奶奶说“我爸爸喊我把这盆菜端过来,你们吃哈。”
林之以老伴接过孙子的大盆,招呼孙子坐下一起吃。
杨志明问“庚子,村子要搬到外面去,你愿不愿意?”
“愿意嘛,我妈说那边住楼房比这边干净。”
接着又说,“还有,老师说那边的学校大,还有电脑。”
“那你搬过去还过不过来看你爷爷奶奶?”
“我爷爷奶奶不搬吗?”庚子扭头问林之以。
林之以老伴说“我们搬过去不适应,不想搬。”
庚子说,“我爸爸说村子会被水淹完,不搬你们住哪里?”
一句话哽得四个老人再次唉声叹气。
林之以说“庚子快回家做作业了,菜盆明天喊你奶奶给你们送过去。”
看着庚子远去的背影,杨志明说,“唉,既然都是为了娃娃好,不愿意搬也只能搬吧。”
林之以老伴也说,“是哦,水淹了住哪里去?不搬也不行嘛。”
看看天色不早,杨志明和老伴谢过林之以老两口,搀扶着回家了。
第二天一大早,邻居周三军急慌慌跑来告诉杨志军,“林之以一大早死了。”
“死了?昨天不是一起吃的饭吗?”
老伴刚做好早点,他一口没吃,马上跟着周三军就往林之以家跑。
说跑有点夸张,他心慌气短,根本跑不动,却使劲地迈着双腿。
从他家到林之以家不过200多米,他就像跑了一个上午一样,等到了林之以家,他浑身是汗上气不接下气。
不知道是不是昨晚上酒喝多了点,凌晨五点半,他老伴起床喊他,发现他没了气。
那天杨志明离着一堵墙,看着林家哭声震天。
他不想去林家,带着一瓶酒独自来到金沙江边。他拿出两个酒杯,一杯给自己,一杯给林之以。
他将自己的那杯一饮而尽,将林之以那杯也一饮而尽。
他坐在江边泪流满面。
他站起来,冲着宽阔的金沙江大声吼起了船工号子:
小河涨水大河清
打鱼船儿向上拼
打不到鱼儿不要紧
缠不上妹儿不收心
隔山喊妹山不应
隔河喊妹水应声
为啥山应你不应
流水有声你无声?
......
金沙江风大浪急,杨志明一个人唱,不见林之以的和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