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分享了建构的第一个阶段是拆解,拆解完成之后一本书的整体架构和核心内容就呼之欲出,还可以看到核心知识背后的来龙去脉以及与相关主题知识的联系。能做到这一步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已经进入深入理解全书的层面,你可以说他是层次更深的分析阅读,也可以说他是主题阅读的前奏,不管怎样形容,学会拆解全书,就能够全方位立体精准透视一本书的核心内容。拆解全书不仅能让我们记住、理解,而且能够输出这本书的知识架构,进而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我们所用。
拆解全书之后我们对它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它会变成结构化的知识储存在我们的脑海里,如果遇到现实问题我们会自动调动这些知识体系来辅助我们的决策。比如我在阅读《战略思维的艺术》一书的时候,书中讲到要想制定出独特的制胜战略,必须超越传统战略定式,怎样超越战略定式?核心是洞察力。那么我们如何提升洞察力?作者给出的公式:洞察力=速度+视角,而速度=确认模型+图表思考+假想演练。在确认模型的阐述中,作者的论述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要想在脑海中快速提升确认模型的能力,就必须时常练习,练习的方法是看到一本书中的案例或故事的时候,千万不要略过,而是仔细阅读,同时在这个故事或案例中反复推敲你大脑当中的模型。所以自从看了这句话后,我就立刻开始运用,只要在一本书中看到重点案例和故事,我都会停下来推敲一番,已验证自己头脑当中的模型并修正。
还有一件事情,几个月前给某房地产企业做战略规划的时候,我用的模型不是书本上的,而是从陈春花教授公号文章里提炼出来的模型。咨询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感到惊讶,因为战略的知识体系相对复杂,需要看大部头的书,而且难以融会贯通。但是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自动把它里面的观点跟我脑海中的战略体系相联系,然后把文章里的核心观点纳入进来,变成极简战略规划模型,更重要的是用起来还非常顺手。
当然,生活当中还有一些运用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因此,拆解中的三个阶段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完成的,但能进行到第二阶段即系统性精读就已经非常好,完成这个阶段,有效阅读一本书的目的就已达到。若想进一步深入阅读,再往下进行也不迟。
拆解完毕,我们进入建构的第二个阶段。
建构的第二阶段是还原,还原有两层意思,一是将事物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或形状,二是化学里面的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的条件下,除去某物质的非金属元素以产生金属。比如氧化铁经过冶炼,失去氧变成铁。
我们这里分享的还原同时包含这两个方面,一是一本书被拆解之后需要再次恢复原状即重温全文同时基于全书本身内容进行复盘;二是去粗存精,纠错和优化。发现拆解过程中的谬误并及时修正。
还原的过程好比金属冶炼的过程,要先经过采矿、打碎、提运、选矿等一系列加工,才能把符合标准的矿石选出来,前面这个过程相当于拆解全书。选矿之后的破碎、提纯处理就相当于我们的还原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矿石精加工的过程,让金属成为纯金属,让书变成书。
还原过程中的复盘对照和纠错优化相对不难,第一步是再次浏览全书,关注以前没有关注过的知识点,把他提取出来,纳入知识架构,做到重要知识点不重不漏。第二步是以我们输出的知识架构为基础,对照全书,看能否用知识架构来解释全书,如果不能,就需要修正。比如我们提取出来的关键词不对或者不够准确,又或者我们提炼的核心观点模棱两可。
为什么要这么细致的阅读了?
因为这是真正获取知识的必要手段,就拿咨询顾问来说,任何一个知识点理解的不到位或者偏差就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同样,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是因我们没有深入思考,而没有深入思考的原因是我们大脑中没有可供深入思考的材料即知识,这些精准的结构化知识就是我们决策的依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