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周苗苗:在反思中成长

周苗苗:在反思中成长

作者: 靳志勇 | 来源:发表于2018-03-05 09:00 被阅读155次
    学习、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读后感 

    文 / 周苗苗

    朱自强先生所著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是我所接触的第一本专业的,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

    初读这本书是在去年暑假,读的时候,感触颇多,不过放下了半年也就忘得七七八八了。

    这个寒假又拿来读,感觉自己懂得比上次多了一点,可是一说到写读书感受,头还是有点大,于是把零零散散的笔记翻阅了一遍,就以下几点来谈谈自己感受。

    对于教育理论,我所了解的也只是在考编时所学的哪一点,都是一些皮毛,一点也不实用,从教一年多来,都是看身边的老师们怎么做,再跟着学,不断地摸索,总结一点点经验。

    之前对“语文观”没什么概念,我认为语文是教会学生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再稍微总结一下方法,和书中所不赞成的“工具论”颇为一致。现在看来,我就是那个把“地图上精密知识给学生”人,却没有去引导他们如何探寻世界。

    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总是觉得一节课教不了多少东西,有时候就算教了,学生也会忘得很快,现在突然明白,我要教的不仅仅是那些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这些环节,真真切切地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而要真正做好这些,首先需要提高的就是我自己,书中多次提到《儿童文学概论》这本书,上网搜了一下,它里面写到了韵语、写实、幻想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知识,还包括动物文学、科学美文、图画书等等,这些必备的语文知识,也正是我欠缺的,那作为我下学期的小目标,好好读读这本书,充实一下自己。

    除了必备的知识结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师,我还要抛弃“按照自己的想法修剪小树苗”这一不正确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相信每一个学生创造力,而不是一写作文就提供“范文”,结果一写风景就春、夏、秋、冬,山脚下、半山腰、山顶,不妨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一写。

    我要做的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提供他们“萌发”所需要的合适的土壤、阳光和肥料。


    再来说说教学方法,书中提到了“十八般武艺”,一堂语文课我们用到的不单单是其中的一种,至少要将几种武艺融会贯通,课堂才会丰富精彩。

    教师提问教学法,每堂课都有提问,教师提问问题的质量,决定着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和质量,有时候我会随便提问,学生回答不上来,就使劲往“答案”上引导。

    记得前年刚去学校那会儿,就有老师跟我说过“你问学生,你得先想,如果你是学生,你会怎么回答,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就不要提问。”那时候只是觉得这话很对,现在看来,它里面还包涵着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学原则。

    小学生,特别是现在我教的中年级,学生的思维决定了他还不擅长逻辑思考,作为教师,我们提问需要“感性化”,让学生听得懂,一旦涉及到评价分析,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适合的台阶,允许学生出现朦胧模糊的回答。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还需要尊重文本,把握住关键性的涉及到整体文本的问题,这就好比是个“纲”,有了它之后,再到“目”,才能做到“纲举目张”,这也就书中提到的第九种教学方法。

    这样课堂提问既有大方向又不会太空洞,也就不会出现我以前那种一些小问题随机出现,堆砌成一堂课,让学生理不顺思路,摸不到门路,不知如何回答的情况。

    同时所提问的问题要多样化,不仅要涉及到内容主题等,还要涉及到形式分析,让学生明白文本内容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

    课堂上,复述文章内容经常出现,有时候学生的复述出现问题时,我的点评总是那么苍白无力,或者简单的点评几句“你概括的太长了”,“好像太简单了,谁能概括的全面一点”,这样的点评就和没点评一样。

    现在才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当这些认知与原文本出现“差异”时,学生在理解上就存在一些问题,我需要学会倾听,听出问题所在,及时的引导,灵活地抓住这些“差异”,进而修正或是分析,这样教学才能对症下药,扎实有效,不再流于形式。

    根据米勒在《文学死了吗》一书中所提到的两种阅读方式——“天真的阅读”和“去神秘化”,后者又分为“文化研究”和“修辞阅读”,书中也相应的分为了三种教学法。我们既要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相信文学所塑造的世界,又能够灵活地转换到现实世界中。

    反思自己,我也当过那个“画家”,告诉过学生“安是故事里的人”,这样去捅破文学的窗户纸,是不利于学生进去文学世界的。

    在后两种教学法中,虽然“文化研究”有待商榷,但是小学阶段循序渐进的“修辞阅读”很有必要。

    在四年级的时候,和学生一起读沈石溪的《狼王梦》,就有学生问过“这是真的吗?真的有紫岚这样的狼吗?”

    可能学生已经意识到了沈石溪动物小说存在着虚构性,虽然不急于去帮助学生解答,但是那时候要是再让学生读一本西顿的动物小说,引导他们自己去比较,自己去探索答案,应该会引起学生的深思。可惜的是,我也是现在才知道这一点。

    这么好的书岂能辜负,反思自己固然是好,但这远远不够,不过还好,新学期马上开始了,把所感、所思、所学,用到课堂上,希望我的努力,能够真正的给孩子们带来成长的阳光。

    实与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苗苗:在反思中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mf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