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4年,焦晃配音风波,让我看到了畸形影视演员发展的可怕

2014年,焦晃配音风波,让我看到了畸形影视演员发展的可怕

作者: 兮言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21-07-02 22:19 被阅读0次

陈道明,陈宝国,张国立,何冰……四位大咖同框朗诵《强国力量》,开口即震撼无数人,那字正腔圆,带着力量和感动,带着骄傲和自豪。

听得人鸡皮疙瘩瞬间起来了。

不可否认,这四位,如今都是国内老戏骨中赫赫有名的演员,他们的台词功底,确实已经非常深厚。

有网友甚至说,这是教科书级别,天花板的功力。

教科书级别他们算得上,可要说天花板,小兮只认一个人的声音。

这个人,正是国宝级的老戏骨,焦晃老师。

有人说,听焦晃老师说话,总能想起两句诗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一种境界,一种来自于演员的努力和创造而达成的境界。

老爷子入行一辈子,直到78岁还在演戏,坚持一辈子都用自己的声音去表演,谁能想到,这种坚持,会在他最后参演的《北平无战事》里被打破?

01、老爷子人生的最大憾事

焦晃老爷子的人生,有两大憾事:一是耗费两年时间准备的毕业话剧作品被毙了;二是他参演的最后一部戏,用的别人的配音。

前者,是时代造成的,后者,是人为造成的。

2014年,刘和平以总监制,编剧的身份多次请焦晃出山,参演电视剧《北平无战事》里的燕京大学副校长何其沧。

参演这部戏的时候,焦晃老师已经是78岁的高龄了,但他的表演和台词功力没有丝毫的退步。

焦晃老师素来有“定海神针”之称。

《北平无战事》的时候,无数观众本是冲着他去的,可看了听了才知道,声音不对。

声音,就和人的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

可以模仿,可以做到在外行,又或者在不够熟悉的人那里以假乱真,但要一模一样,是不可能的。

虽然剧组请了国家一级老演员给“何其沧”配音,但观众还是立刻就认了出来。

这是焦晃老师第一次用别人的配音,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焦晃老师“被配音”是电视剧播出后从别人那里知道的。

也就是说,他本人不知道自己被配音了。

作为这部剧的总监制,编剧,也作为请焦晃老师出山的刘和平,在舆论的压力和焦晃老师的过问下,发布声明,给焦晃老师道歉,并解释了原因。

看起来,情有可原,事实上,满是敷衍和漏洞。

演戏过程中,台词收录有问题,补录是正常的,但这部戏里,焦晃老师的戏份并不重,只是部分补录,花不了他多少时间。

再说78岁高龄这个事。

焦晃老师78岁都能请出山演戏,给《北平无战事》当“定海神针”,演戏过程中,被扒出状态极好,怎么就不能事后给补录部分台词了呢?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即便来来回回折腾老人家不方便,但知会一声的尊重该懂吧?

然而,并没有。

忙忙忙,忙到一个电话知会一下他老人家的时间都没有。

除了痛心疾首地对大家说一声:“剧组还是应该通知我,我本人直到播出才发现被配音了,震惊心痛,寝食难安……”他什么都没法做。

这种“被配音”的缺憾,是老爷子自己的,也是观众的。

02、声音也是完整演技里的一环

声音也是一种表演。

对真正的老戏骨来说,他们深知声音的表演,也是演技的一部分,没有声音的表演,只能算完成了一半,无法完成声音表演的演员,只能算半个演员。

其实,早在20多年前,就有一部电影亲身表现了什么叫完整的演技,完整的演员,只不过,我们都下意识的忽略了。

这部电影,正是国内赫赫有名的《霸王别姬》,出自陈凯歌之手。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有一名“无名”的幕后英雄,这个人,就是给张国荣配音的演员杨立新。

当时,陈凯歌经历了数年的折腾和数次的打击,几乎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霸王别姬》上,这部戏,他是要本着奥斯卡,戛纳这些国际大奖去的。

可偏偏,张国荣的普通话带着浓厚的“港味”,尽管他已经很努力地练习普通话,但口音这个事,哪里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

为了不让这点“小瑕疵”影响大局,陈凯歌咬咬牙,开始四处找配音演员。

最后,是英达给推荐了杨立新,配音之前,杨立新更是答应字幕上不带自己的名字,就让所有人默认电影里的,就是张国荣的原声。

“其实配音之前,我就答应了剧组不打我的名字。因为《霸》剧还要冲刺奥斯卡、戛纳,这些国际电影节都要求影片使用演员的原声,如果打了我的名字,会给角逐奖项带来一定困难。”

为了配好张国荣的台词,杨立新把张国荣以前的电影都找出来反复看。

因为人是根据环境调整自己的音量,音色,情绪和感染力的,所以杨立新反复揣摩张国荣说话对应的语调,情绪和神态。

他很熟悉京剧演员,知道他们有一种叫“脑后摘筋儿”【也就是头腔共鸣】的训练声音的方法。

受到这个启示,他悟出了可以“仰着脖子说话”的方法去给张国荣配音。

小小的验证过,确定可行后,他才正式进了录音棚配音。

“我全程仰着头,声音从声带出来后,头腔共鸣被消解掉,声线就接近张国荣了。”

确实,很像。

他做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尤其是在那群老外面前,可这也只是接近他的声音,而不是他的声音。

不管这部剧多么成功,声音的误差导致最后的成片,需要别人的配合才能完成完整的表演,那就不能算是他一个人的表演。

更不能算是完整的表演。

03、演技与声音的割裂毁掉了无数演员

演技和声音,是不该分开,不能分开的。

可偏偏,随着时代的发展,配音行业的崛起,资本和流量的恣意干涉,演技和声音的割裂,早已是许多人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但也正因为这样,毁掉了多少演员的演戏初心呢?

远的不说,前两年就有爆出演员在演戏对戏过程中,以数字代替台词的现象。

试想想,在演戏的时候,我跟你说台词XXX,你却在念“1,2,3,4,5……”,你酝酿的角色情绪,是不是轻易就被打散了?

你好不容易进入的角色状态是不是也瞬间被打破了?

而“数字演员”演员自己,既然都用数字代替了台词,是不是也省略了记台词的过程,省掉了揣摩人物性格,行为的过程呢?

这种“偷懒”,毁掉的不仅仅是演员本身演技上的灵气,更浪费了剧组全员的努力状态,配音的出现,发展,给他们提供了便利,却也创造了更多的“半个演员”。

当然,数字演员这种还是少数,对戏时,用自己声音的演员还是有不少的,可碍于种种现实,影视剧中,用配音演员代替配音的情况,越来越多了。

例如,配音行业里的翘楚边江老师。

边江入行十余年,给无数人配过音,从小角色到大角色,从人设单纯的角色,到人设复杂的人设,他都配了个遍。

包括《何以笙箫默》中的何以琛,《老九门》中的张启山、《古剑奇谭》中的陵越、《无心法师》中的无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夜华、《楚乔传》中的宇文玥……以及最新电视剧《海上繁花》的雷宇铮。

边江曾经在《声临其境》提到过:“只有你会演戏,你才会配音,这是相通的。”

是的,演戏和配音是相通的,但声音却是无可替代的。

不可否认,在电视剧里,边江的声音很好听很加分,但太相似了。

不管是配哪个角色,他的声音出来,网友下意识地就能判断出是他的声音,而不是演员自己的声音。

这就是最大的败笔。

结尾

曾经有记者问一些电影节的组委会成员,关于用原音和配音演员的评奖标准问题。

他们的回答,同样佐证了上文提到的,声音也是一个演员对角色的表演。

“评价一个演员是否最佳,包括声音在内,因为声音也是他们的表演。”

但有了配音演员的提供的便利,演员的心思落在了其他的事情上,对演技的琢磨,对角色的琢磨也就少了。

他们的表演,也就越来越粗糙,越来越一言难尽。

人的声音是不可替代的。

声音和肢体表演的割裂,提供的是短期的时间便利,损失的是演技的长期成长,创造的,是无数的“半个演员”。

这是整个影视圈最可怕的恶性循环。

长期以往,演员,还有演技吗?演员,还能称之为完整的演员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4年,焦晃配音风波,让我看到了畸形影视演员发展的可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my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