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友不如己

无友不如己

作者: 蕉下客deer | 来源:发表于2022-12-14 12:42 被阅读0次

    12月15日,周三,晴,1至12日

    这两天读束景南的《阳明大传》,及前段时间读《苇岸日记》,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求学的捷径,除讲求方法外,还需同门师友的加持,可以说一个人所处的师友圈子的层次决定其眼界和才能的提升空间。《礼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矣。”在我看来,孤陋寡闻还是其次的问题。独学最大的危机是兴趣难以持久,志向容易模糊,精神容易松懈。一个人走着走着就会忘记来路和方向,渐渐与周围人趋同。故而孔子告诫道:“无友不如己”。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这句话历来争议纷纷,以为孔圣人不可能如此势利,人人都想结交比自己强的朋友,那人人想结交的朋友必也不屑与之交往(因为他比朋友弱),则天下无朋友可交。有人以“三人行必有我师”来解读此句。以为人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就此闪光点而言,都有我之不如之处,“无友不如己”便是指要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的长处。我以为“无友不如己”正是一种谦逊待人的态度。有的人推崇“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竞争哲学。他交友的目的,只为了当教主,收获一群崇拜他的教徒,殊不知他为自己打造的舒适圈,正一步步将自己拉入井底。

    苇岸的朋友圈都是中国文学界的顶级大咖,忘年交有食指、原野、邹静之。同时代作家有海子、黑大春、杜丽、芒克、冯秋子、徐晓、西川等等。而王阳明就更高级了。他的祖父是一代名士,父亲是金科状元,到了京师交游酬唱的都是喧噪一时,且名传千古的名杰:“前七子”、“弘治十才子”、“金陵四大家”、“江东三才子”等等。诗才荟萃的文人雅集常读得我口水长流。在学术上若遇心意相通的知己,更乃三生有幸。正德元年,陈白沙弟子湛若水入选翰林庶吉士,与王阳明京师会见,相约共倡圣学。湛若水自认“自我初识君,道义日与寻。一身当三益,誓死以同襟。”王阳明亦称若水为“同心人”、“吾之同道友“,并说:”晚得友于甘泉子,而后吾之志益坚......”求学问道,乃寂寞之事。若在困惑之时有友切磋探讨,在发见之时有友鼓励肯定,在疑难之时有友激励扶持,则能信心不坠,勇气不堕,穷且弥坚。求学路上若少了指点迷津的师长和旗鼓相当的朋友,不仅进步难求,且极易半途而废。不要盲目自信个人的力量,人始终是环境的产物。

    仲永的父母若自发现其天分之日起,加意寻访名师培养之,而不是终日在同乡中炫耀谋利,亦不至于“泯然众人”。而出身贫寒的齐白石,青年时只是一木匠,只因他勤奋好学、亲近名流,最后成为大家。

    关于学习方法,乡贤刘永翔的方法可为借鉴。他说:

    “最好能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围绕着这个目标去读书。不然,泛滥无归,吸收不了的。苏东坡读书“八面受敌”,一次带着一个问题到书中去找材料。有新的问题产生,再带着这个问题去寻觅。答案也许还在以前看过的书里,不带问题不会去注意的。如果你兴趣过于广泛,那还要懂得舍弃,不要同时关注几个问题。梁启超研究方面甚广,有人去问他著作里的一个问题,他说已经忘了,你去看我的书就是了。他一次研究一个专题,研究完就不去管它了。人的记忆力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一段时间只能关注一个问题。
    创作需要灵感,需要智力和情感,这是意匠经营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所不可缺乏的。而文献研究只需要勤劳。我注《清波杂志》,靠的就是记忆力和锲而不舍之功,至于智力,只用了一点形式逻辑罢了。要看自己的性格适合搞文献还是搞创作,打个比方来说吧:如果看到一棵树,如果你只欣赏它的美,那就适合搞创作;你只考虑用它来打一件家具或做别的什么,那你就适合搞文献。如果既觉其美又知其用,那么你就可以创作和文献两栖了。”

    自省记(2)

    1、晨7:30起床。仍是不做早饭不起床。晨读的任务激不起起床欲。

    2、今日轻断食。可家中零食太多。虽未吃早餐,可吃了一片小米酥,到单位,吃了半罐豆豉,热量超标,本周两日轻断食均未彻底执行。

    3、完成上午写日记。晚饭后散步,到家都已八点以后,一两小时不能沉心写作,需调整写作时间。

    4、上午刷屏时间已近两小时,将bilibili、淘宝等常用APP都隐藏在文件夹中,使打开不那么容易,减少点击次数。

    5、停止中药后,排便变成两三天一次,不知如何调整。

    6、大楼里出现阳性。搬家及时,独门独院,少了触阳概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友不如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nk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