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
天津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

天津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

作者: 海棠花飞 | 来源:发表于2020-04-29 17:16 被阅读0次

          五一小长假带孩子去博物馆可能是很多家长的首选。去天津博物馆必看的是那几件呢?天津博物馆有三件镇馆之宝,分别为宋代的《雪景寒林图》、清乾隆珐琅彩玉壶春瓶和西周太保鼎,简称“一画、一瓶、一鼎”。

          三件真迹平时并不展出,展出的为仿品,真品最近展出是在2018年天津博物馆成立100周年特展时展出10天。 假期去天津博物馆,会有挂胸牌的志愿者为参观者讲解,他们可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佼佼者,会详细的为大家讲解。在听他们讲解之前我们还是简单了解一下三件镇馆之宝。

    一画——宋范宽雪景寒林图轴

    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轴

        这幅图横宽160.3厘米,纵高193.5厘米,绢本设色。该画为三拼绢的大幅画作。整幅画气势恢宏,生动而真实地描绘了秦陇山川初雪的景色。画中群峰林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水边密林重重,后有村居屋舍,整幅画的布局严整有序。 从笔法上来看,这幅《雪景寒林图》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皴擦和渲染两种技法并用。作者先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和林木,而后用细密的雨点皴擦法来表现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使画面整体浑厚润泽,沉着典雅。在皴擦烘染时,作者还特别留出了坡石和山顶的空白,以强调雪意,非常巧妙。

          此幅画作如此珍贵的原因之一也取决于它的材质。一般在字画中有这样一句话叫“纸寿千年,绢寿八百“。是说以纸为绘画或者书法材质的,一般寿命在千年左右;以绢为绘画或者书法材质的,一般寿命在八百年左右。而北宋距今有1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只幅画作的保护工作非常的难。这幅画可以完好的保留至今,不单与我们现在文博保护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这幅画历代的收藏者的保护是分不开的。

        《雪景寒林图》历经清代著名收藏家梁清标、安岐鉴藏,乾隆时收入内府,存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掠圆明园时曾流落民间,后被工部右侍郎张翼购得。从此张翼、张叔诚父子两代对其倍加珍爱。《雪景寒林图》至今保存完好,除画绢自然变色外,几乎没有破损残缺,无疑更提升了艺术和史料价值。

          经过近千年的流转,《雪景寒林图》是现存于大陆的唯一的范宽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范宽《溪山行旅图轴》。历代藏家对其收藏,能目睹其精彩的人寥寥可数。连自己的家人都秘不展示的张叔诚先生,于1981年毅然将其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张叔诚(1898~1995),名文孚,别名忍斋,直隶通县(今属北京市)人。其父张翼为清工部右侍郎、总办路矿大臣。张叔诚为著名实业家、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博物馆事业的热诚支持者。曾任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天津市政协委员。

        上图侧面电子屏幕上有讲解和范宽落款的放大照片。 下图是范宽落款的位置,但对此中国书画界尚有争议。

    一瓶——清乾隆珐琅彩玉壶春瓶

          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国宝级文物。是诗、书、画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

          这只玉壶春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腹部所绘主题纹饰为珐琅彩绘芍药雉鸡图:两只雌雄雉鸡栖身于山石上,彼此相偎,作态亲昵,周围衬以芍药花及秋季花草。侧面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 引首有朱文“春和”红印,句尾有白文“翠铺”、朱文“霞映”二方印。底部写有楷书“乾隆年制”。颈部用蓝料彩绘上下两组蕉叶纹。

          这只壶称为玉壶春瓶,何谓“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的造型最早出现于唐代,是仿照当时寺庙中使用的净手瓶的造型创造出来的,但不是净手之用而是盛酒的酒器,我们俗称的酒瓶子。因此我们现在看到很多酒瓶子的样子与此类型非常相似。玉壶春瓶造型:撇口、细颈、梨腹、圈足;由于器型非常漂亮,因此后期玉壶春瓶的造型多作为陈设器或小型的把玩器。

      何谓“珐琅彩瓷”?

          珐琅彩瓷诞生于清康熙年间,但其制作工艺还要回溯到明代。明代兴起了一种特殊工艺品,它是在铜胎上,以蓝为地色,掐以铜丝,填上红、黄、蓝、绿、白等几种色釉而烧成的精致工艺品。由于其蓝色在明景泰年间最好,因此有“景泰蓝”之称。清代前期,从国外进口有与景泰蓝相似的金珐琅、铜珐琅等品物。当时国内也盛行在铜、玻璃料和瓷器等不同质地的胎上,用进口的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珐琅彩器,其中在瓷胎上绘画的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是引进西方工艺、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美的彩绘瓷器。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宫廷御用瓷。创始于康熙末年,雍正朝制作日趋精美,乾隆时期更加工巧精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清代宫廷建筑多为木质,宫廷内不允许动火,但珐琅彩瓷却是唯一被特准在宫廷内烧制的瓷器,可见其珍贵和特殊。因为是专供皇帝使用的御用品,所以它的制作过程是相当严格的。首先,要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出几百件素白薄胎的瓶体,从中精选造型完美、釉色洁白的送入宫中,剩余的全部砸毁。瓶体之上所绘纹饰,由皇帝亲自选定,并由宫廷御用画师加彩,随后入宫中的低温炉二次烧成。

          它的特点是胎质细腻轻薄,在制作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损坏,同时由于其胎质轻薄,在上面绘画、题诗就更加困难,因此成品率极低。 最后,所得几件成品呈于皇帝亲自挑选,皇帝从中选出一件或两件精品,剩余的要全部砸毁。这件玉壶春瓶在当时就是由乾隆皇帝亲自挑选出来的唯一一件精品,可谓天下无双。 此瓶来历?

          此瓶原藏清宫,后辗转为北洋总统曹锟的军医处处长潘芝翘收藏。此公寓居天津。当时天津文物界并不知这样一件稀世国宝就在自己身边。 1960年仲夏,北京韵古斋文物店来津从天津军医世家潘芝翘手中以12000元人民币购得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随后该店工作人员孙会元与耿朝珍携带此瓶来到天津文管会。

        当时天津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管会)有一项文物管理制度,允许外地有资质文物商店到津入户收购,收购完毕还必须将所购文物交该地文物部门验看,然后方可携带所购文物出市。该省市如有需要,可加一成优先购买。

        天津文物鉴定专家云希正、韩慎先、顾得威几位先生鉴定此瓶后,爱不释手,积极推荐给市文化局领导,建议留购。最终,在天津市政府财政的支持下花费13200元的价格将此件玉壶春瓶留在了天津。成为当时收购文物中单价最高的一件。13200元这个价格对于当时来讲可是“天价”了。

    一鼎——西周太保鼎

        这件方鼎高50.7厘米,口径23.36厘米,重26公斤。造型雄伟,工艺精湛,鼎口双耳上浮雕双兽,腹部四面用圆雕、浮雕技法,分别饰有垂叶纹和饕餮纹,四角扉棱突起,别具风格,最有趣的是鼎的柱足也装饰有扉棱,并在中间装饰有圆盘,这在商周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件国宝级文物“西周太保鼎”,腹内壁铸有“大保铸”三字铭文。古金文中“大”和“太”字形相同,“大保”就是“太保”,因此这件鼎就被称作“太保鼎”。太保是周朝的一种官职,地位很高。《尚书》中记载“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成王为左右。” 鼎铭文中的太保指的就是召公奭。召公奭曾辅佐周武王,周成王时任太保。召公辅政时崇尚勤俭,深受人们的敬仰。这件太保鼎正是召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一件珍贵的青铜重器。

          这件太保鼎于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山东省寿张县梁山,与其一同出土的还有六件青铜器,合称为“梁山七器”。很可惜,著名的梁山七器如今仅有这一只鼎收藏于国内,而其他六件全部散落收藏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

          1917年,时任袁世凯政府国务卿的徐世昌,也就是后来的大总统,在清史馆总编纂柯凤孙的介绍下购得此鼎。1958年徐世昌孙媳张秉慧将它们捐献国家。至今仍存于天津博物馆之中。

        太保鼎与司母戊大方鼎、大盂鼎、大克鼎等,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首批不允许出境展览的64件古代艺术品,是十分珍贵的国宝文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津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sn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