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又长大了,稳了。什么时候开始那个回到家第一时间喊妈妈,冲过来拥抱的娃儿就不见了呢。那个喊着妈妈你陪我玩,妈妈你给我讲故事的娃儿世界里最重要的已不再是妈妈了。 要去同学家写作业,要拼乐高,要下楼打球,要看书,要玩游戏,许多许多的事情丰富着个人时间。
这几天娃爸的姐姐带小儿子过来小住,一岁多的小家伙,娃儿爱得不行,挑以前看的绘本要给小表弟讲故事,小表弟哭闹,娃儿说:妈妈,我先去哄下弟弟,他看我跳舞就不哭了。俨然一副小哥哥的模样。
在家写作业也开始自己掌握节奏,做数学题擅长思考,怎么用更简便的方法算出一道题,并在同一页找规律从上一题的答案推算下一题。做语文不确定的题问过我后又坚持自己的答案:妈妈,我觉得我这样做也是可以的,也对的。我觉得有些题有很多答案。录英语视频,一遍又一遍,错了重来。我己经失去耐性娃儿却依旧保有热情,展露大大的笑容说:我就这句不会我再听一下。反复跟读不会的词,差不多的时候告我我:妈妈,这次可以了,你再录一遍。这么坚韧的性格,是多么好的品质,我又惊叹又欣赏。
看他因为思考微微蹙起的眉,心思起伏:这小子,不知道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女孩儿心里的白月光呢……
今天要写的主题是口吐脏言狠话的孩子,对于昨天发生过什么都要很费劲去记忆的我,孩子有说过什么狠话吗?能想起来的是娃儿某次大怒撂话:我再也不喜欢你们了,我不要你们当我的爸爸妈妈。但具体因为什么事情己无从记起。
屎尿屁阶段因为周边一起玩耍的妈妈们理念一至,任孩子们说个够,算是在一个包容性的环境里渡过了。至于偶然学来的哇噻,我去等等的,在我看来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口头禅,不关注也就没有再说过了。
某次拼乐高,装好一边另一边散了,将另一边补好,原来这边又散了,反复几次,气得娃儿拆了乐高大骂:你就是个蠢猪!接着大哭:我不要拼你了! 将手中的零件一砸,豪哭一阵。平静后又坐下继续拼。
实在想不起娃儿还撂过什么样的狠话。
某次放学提及某某同学是全班最坏的,最调皮。再举一些实例来证明这个调皮捣蛋。当下问娃儿:你不喜欢他这样的做法,所以觉得是调皮吗?
娃:不是,是老师这么说的。全班同学都这么说。
我:哦,所以你是跟着老师的说法来说的。妈妈认为我们不评价别人坏与调皮,只说发生了什么事,对你有什么景响,你想怎么去处理。老师有老师的想法,但我们可以不去这样说。不知道那个被老师以及全班说坏,调皮的同学有什么感受,但如果那个同学是我的话我会感到很难过。
回过头来想,这件事算是当时给娃儿的一点小小的引导与区分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