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城博物馆(3)应国印象

作者: 风糖_ | 来源:发表于2022-01-04 22:21 被阅读0次

    如果说第一展厅的特点,就是简朴自然,少有精致的器物,与我们在央视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看到的那些珍贵文物好像有点差距。

    这与展品的时代有关,远古,一切还刚刚萌芽,这些成果已足以让我们称赞先民过人的智慧了。再者说,这个城市所在的土地,在全国,甚至中原地区来说,只是一个小小地界,情有可原。

    第二展厅的主题,应国印象。

    这片土地上,终于出现了国家,诸侯国。

    当然我试图和第一展厅那样,以一个什么线索,领着孩子来建立应国印象。

    可一进这里面,他就自己跑开了,一会看看这个宝贝,一会看看那把宝剑,还跑去看高高架子上的众多编钟,研究塑像那诸侯宴请大臣吃的什么肉。

    这里的展品跟电视、电影、书本上看到的很接近了,他凭着自己的认知经验,生出了诸多兴趣点。我的呼唤显得有些多余,有些无趣。

    好吧,就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这一切。

    就我自己来说,每次来博物馆的心情感触也是不同的。

    比如人过中年的时候,对历史多了敬畏,不再像年少时看电影,看到两军对垒,各窜出一员大将,打上一个回合,然后两马一错镫,兜一圈再回来。慢镜头似的画面把人急得不得了,心想古人怎么这么笨。

    他们一点儿也不笨。

    应国在商代已经建国。依据安阳殷墟甲骨文记载,应国距离今河南淇县不远。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将全国进行大规模分封,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当时封建的国家有七十多个,其中姬姓诸侯国有五十余国,异姓诸侯国二十余国。姬姓应国封于周成王时期,辖地大致在今南阳盆地以北至汝河以南地区,包括今鲁山、叶县、宝丰、邦县、襄城县等地。

    当时的周天子想的挺好的,“以藩屏周”,应侯就听从亲人的命令在这里经营了起来,“应”在古文字中与“鹰”为同一个字,所以平顶山又名鹰城。

    进门看到的第一件展品,是与一个古老的职业有关,和所有国家的发展一样,君主都愿意相信一些特别智慧的人,每逢大事时他们用卜骨或卜甲来告诉主人适合做什么,怎样能风调雨顺。

    其实最初的他们就是一个天气预报员的角色,后来才有了神秘色彩的叠加,他们的存在也从另一方面表达了先民自身力量的微弱和对大自然的敬惧,以及他们的爱和信仰。

    紧接着礼仪出现了,《公羊传·恒公二年》,何休注:“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即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

    王室贵族的生享死葬都以此为标准,人们不能僭越这种制度,这种礼仪制度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到春秋时才开始崩坏。

    应国传了13世,360年左右,最后一代应侯被楚所俘。从这一时期开始,历史变得清晰而熟悉。他阔步向前不会为任何王族停留,朝代更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他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印记,青铜器上开始有了美丽的龙纹、兽面纹、重环纹、窃曲纹……,如今的我们,也得叹一声天工造化,巧技神工。

    没有风,编钟不会晃动。看前眼前高高低低大大小小一排一排同样的乐器,就像在跟千年前的人在对话,有种时空交汇的错觉。如果你愿意去听一听编钟演奏,就能感受到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美妙声音,穿越远古与你相拥,有静化心灵的奇效。

    他们开始喝酒,不只是为了享乐,还为了缅怀和纪念。

    他们从申国娶来贵女,用联姻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也出现了妇人专政的典故。

    他们开始用美玉作装饰,有了海贝和骨贝当钱币,有了奇怪又有趣的诸多象形文字,甚至有了单辕车马,生活蒸蒸日上啊。

    他们制作了陶制品,用双手把泥土、水和火焰交织在一起,实现质的转变,展现了人类创造万物的非凡才能。

    他们应该还有许许多多丰硕的文明成果。

    只是,他们迎来了战争,楚人北上,汉人南下,在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

    应国就这样慢慢被历史尘封,一切过往都已沉睡,多少秘密都被深埋,等待有缘人开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鹰城博物馆(3)应国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uc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