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代汉语-16-18章-章节练习

古代汉语-16-18章-章节练习

作者: Annig | 来源:发表于2023-06-01 00:08 被阅读0次

    1.(单选题)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句是( ).

    A蟹六跪而二螯。

    B廉頗,趙人。

    C兵,凶器。

    D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

    正确答案:A

    解析  A(P255)。本题考查的是对判断句的理解。A项中谓语是描写主语的,不是判断句。B、C、D三项谓语都是对主语的判断,形成判断句。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有系词的一项是( ).

    A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爲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B取之而燕民悦,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C粱父即楚將項燕。

    D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

    正确答案:D

    解析  D(P258)。本题考查的是对判断句系词的理解和应用。D项中的“是”为系词,主语是“其”,谓语是“商君”,系词“是”连接主语和谓语。A项中“是”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B项中“是”作判断句的谓语。C项中“即”是位于判断句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副词。

    3.(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的“是”,是系词的一句是( ).

    A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B(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爲至今不朝也?

    C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D韓(是)魏之縣也。

    正确答案:D

    解析  D(P258)。本题考查的是对系词“是”的把握和应用。D项中“是”前出现了判断句的主语“韩”,说明“是”已经不是句子的主语,而是系词。A、B两项中的“是”为指示代词,充当句中的主语。C项中的“是”作句中的谓语。

    4.(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的“爲”,不是动词的一句是( ).

    A潁考叔(爲)潁谷封人。

    B鄭武公、莊公(爲)平王卿士。

    C爾(爲)爾,我爲我。

    D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爲)酒困,何有於我哉!”

    正确答案:D

    解析  D(P257)。本题考查的是对常用字“爲”用法的把握和应用。D项中“爲”是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表示被动。A、B、C三项中的“爲”很像现代汉语的系词“是”,但是古代汉语里的“为”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及物动词,这些句子都是叙述句,“爲”与其后的名词性词语构成动宾词组。

    5.(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的“則”,在判断句中充当状语的一句是( ).

    A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君爲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願也。

    B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C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D哀公問曰:“何爲(則)民服?”

    正确答案:A

    解析  A(P257)。本题考查的是对常用词“則”用法的把握和应用。A项中“則”出现在判断句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译为“就是”,但不是系词,而是在谓语前充当状语的副词。B、C、D三项中“則”都是连词,连接句中的两个成分。

    6.(单选题)下列格式中,不是判断句的格式之一的是( ).

    A主语+謂語

    B主語+也+謂語

    C主語+者,謂語

    D主語+謂語+也

    正确答案:B

    解析 

    B(P254)。本题考查的是对判断句的基本格式的把握和应用。显然B项是错误的,正确的格式为:主语+谓语+也。A、C、D均为判断句的基本格式。

    7.(单选题)下列判断句中,谓语和主语不是比喻关系的是( ).

    A仲尼,日月也。

    B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平原君趙勝者,趙之諸公子也。

    正确答案:D

    解析  D(P258)。本题考查的是对判断句的表达功能的把握和应用。D项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是类属关系,赵胜是赵国群公子中的一个。A、B、C三项主语和谓语是比喻关系。

    8.(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被”是动词的一句是( ).

    A亮子(被)蘇峻害。

    B國一日(被)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

    C曾子見疑而吟,伯奇(被)逐而歌。

    D高祖(被)酒,夜徑澤中。

    正确答案:D

    解析  D(P270)。本题考查的是对常用字“被”用法的把握和应用。D项中“被”后带名词性宾语“酒”,为及物动词。A、B、C三项中都是介词,表示被动。

    9.(单选题)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

    A玚、楨各被太祖闢爲丞相橱屬。

    B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C志乎古,必遗乎今。

    D諫行言聽。

    正确答案:B

    解析  B(P270)。本题考查的是对“被”字意义及用法的理解和应用。B项出自《孟子·离娄上》,先秦汉语中“被”是个及物动词,这句也不例外,意思是“蒙受”“承受”。A项介词“被”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C项中的“乎”也是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D项是语义上的被动句,没有形式标志,但也属于被动句的范围。

    10.(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君何患焉?

    B大王來何操?

    C何爲紛紛然與百工交易?

    D沛公安在?

    正确答案:C

    解析  C(P281)。本题考查的是对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把握和应用。C项为疑问代词“何”作介词“爲”的宾语,前置。A、B、D三项为疑问代词“何”“何”“安”分别作动词“患”“操”“在”的宾语。

    11.(单选题)下列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没有前置的是( ).

    A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B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C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D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正确答案:D

    解析  D(P282)。本题考查的是对代词宾语前置的把握和应用。D项中的代词“我”作“知”的宾语,位于动词之后,与其他三句不同。A、B、C三项中代词“己”“之”“之”分别作动词“知”“逮”“知”的前置宾语。

    12.(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的是( ).

    A賢哉,回也!

    B誰與,哭者?

    C何哉,爾所謂達者?

    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正确答案:D

    解析  D(P281)。本题考查的是对宾语前置的理解和把握。D项是宾语前置句。A、B、C三项属于主谓倒装句。

    13.(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的是( ).

    A夫晉何厭之有?

    B何以戰?

    C奚以知其然也?

    D許子奚爲不自織?

    正确答案:A

    解析  A(P283)。本题考查的是对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的把握。A项“何厭之有”即“有何厭”,代词“之”复指前置宾语“何厭”。B、C、D无此用法。

    14.(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属于主语省略的是( ).

    A七月(蟋蟀)在野,八月(蟋蟀)在宇,九月(蟋蟀)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B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王)。

    C人皆有兄弟,我獨無(兄弟)。

    D雖有佳肴,弗食(佳肴),不知其旨也。

    正确答案:A

    解析  A(P285)。本题考查的是对句法成分省略的把握和应用。A项“蟋蟀”是主语,被省略。B、C、D三项省略掉的“王”、“兄弟”、“佳肴”皆为宾语。

    15.(简答题)填空题:夫從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 )。

    参考答案:死無日矣

    解析  (P260)。夫從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無日矣。

    16.(简答题)填空题: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 )。

    参考答案:善敗於是乎興

    解析  (P263)。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

    17.(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成王聞子文之朝不及夕也,於是乎每朝設(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

    参考答案:(P260)。“脯”意为“肉干”;“糗”意为“炒熟或焙熟的干粮”;“羞”,《说文·羊部》:“羞,进献也。”此处用本义,意为“献上”。

    18.(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期年),乃有柏舉之戰,子常奔鄭,昭王奔隨。

    参考答案:(P262)。“期(jī)年”,即一年。

    19.(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参考答案:(P262)。“堪”意为“经受得住”。

    20.(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弔不暇,(何賀之有)?

    参考答案:(P265)。“何賀之有”,宾语前置,“何賀”作“有”的前置宾语,用代词“之”复指。

    21.(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爲?

    参考答案:(P256)。“是”是代词,指颛臾,作判断句主语。

    22.(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取之而燕民悦,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参考答案:(P256)。“是”是代词,作判断句的谓语,“武王是也”可译为“武王就是这样的”。

    23.(简答题)把下面文段译成现代汉语。

    及懷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於難,而離桓之罪,以亡於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恃其富寵,以泰於國。其身尸於朝,其宗滅於絳。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唯無德也。

    参考答案:

    (P265)。等到乐怀子改了乐桓子的德行,学习乐武子的德行,终于可以免于灾难,却又因桓子的罪恶而遭罪,终于逃亡到楚国。郤昭子的财富抵得上半个晋国,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仗着富贵荣华,就在国内非常奢侈,后来他的尸体被摆在朝堂示众,他的宗族被灭於绛地。不这样,郤氏八个人,其中五个大夫,三个卿,受到的恩宠很多,一朝灭亡,没有人同情他们,是因为他们没有德行。

    24.(简答题)填空题: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何辭爲?

    参考答案: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鱼肉

    解析  (P274)。樊噲日:“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鱼肉,何辭爲?”

    25.(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参考答案:(P271)。“戮力”意为“并力,合力”。

    26.(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参考答案:(P272)。“郤”,“隙”的借字,意为“缝隙,嫌隙”,在这句话中指感情上的裂痕。

    27.(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内)。

    参考答案:(P273)。“内(nà)”,后作“纳”,后句可译为“想要阻挡樊哙不让他进去”。

    28.(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

    参考答案:(P274)。“何辭爲”意为“为什么要告辞”。“何……爲”是古汉语表示反问的一种固定句式,可译为“为什么……”。“爲”,语气词,表反问。

    29.(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項王曰:“沛公(安在)?”

    参考答案:(P275)。“安在”,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安”作宾语,置于动词“在”前。

    30.(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

    参考答案:(P278)。“見逐”,即被驱逐。“見”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31.(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爲言)。

    参考答案:(P277)。“不以爲言”,意为“不因为(受欺)而说什么”。

    32.(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意义和用法:世之有饑穰,天之常也,禹湯(被)之矣。

    参考答案:(P270)。被,遭受,动词。

    33.(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意义和用法:國一日(被)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

    参考答案:(P270)。被,助动词,在动词“攻”前表被动。

    34.(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意义和用法: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参考答案:(P270)。被,遭受。

    35.(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意义和用法:禰衡(被)魏武謫爲鼓吏。

    参考答案:(P270)。被,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魏武”,表示被动。

    36.(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意义和用法: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参考答案:(P270)。被,助动词,在动词“謗”前表示被动;此句为“被”和“见”对用,表示被动。

    37.(简答题)判断是否为被动句,并说明是什么类型的被动句: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参考答案:(P267)。这个句子为语义上的被动句,“拘”、“厄”、“放逐”的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而不是施事。

    38.(简答题)填空题: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

    参考答案: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解析  (P287)。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39.(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

    参考答案:(P288)。“少之”意为“认为少”。少,形容词意动用法。

    40.(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

    参考答案:(P289)。“便(biàn)宜”,即有利国家、合乎时宜。

    41.(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吏不當若是邪?尉(無賴)!

    参考答案:(P289)。“無賴”,指(能力)靠不住。

    42.(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然其敝徒文具耳,無(恻隱)之實。

    参考答案:(P290)。“惻隱”意为“同情,怜悯”。

    43.(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

    参考答案:(P293)。“食(sì)”,动词使动用法,意为“给……吃”;“衣(yì)”,名词使动用法,意为“给……穿”。

    44.(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爲)開其資財之道也。

    参考答案:(P293)。“爲(wèi)”,介词,后省略宾语“之”,指代“百姓”。

    45.(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爲)姦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飢寒至。

    参考答案:(P295)。“爲(wéi)”,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46.(简答题)说明句子构成宾语前置的条件: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参考答案:(P280)。“又誰敢怨”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誰”作动词“怨”的宾语,前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汉语-16-18章-章节练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wo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