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讲书稿

作者: 顺其自然t | 来源:发表于2019-10-10 14:55 被阅读0次

    你好,欢迎来到沈冰老师21天写作训练营,今天我要分享的书叫《微习惯》,作者是美国人斯蒂芬·盖斯。好多作者,在出版某本书之前早已声名远播,那么这本书就会随着作者的名气而受到很多关注。斯蒂芬·盖斯恰恰相反,他出版这本书之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宅男,生活状况并不完美,喜欢玩乐和享受,想要逃避努力,贪图安逸。可是从2012年开始,他坚持每天至少做1个俯卧撑。两年后就拥有了梦想中的体形,写的文章也是过去的4倍,读过的书是以前的10倍。他的博客文章《挑战一个俯卧撑》成了人气特别高的文章,他也因为出版了《微习惯》这本书而扬名世界。

    斯蒂芬只是一个普通人,很普通、很平凡,所以他身上发生的改变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就特别有意义。斯蒂芬的改变过程,并不神秘。他对人类培养习惯过程中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拿自己做实验,从而找到了“微习惯”这个方法,并帮自己培养了很多好习惯。比如,健身、阅读、写作等方方面面,全都是从微习惯开始的。

    那么,什么是微习惯?怎么用好这个微习惯呢?下面分三个方面进行解说。即:第一,什么是微习惯?第二,为什么微习惯对于我们培养习惯很有用?第三,怎么样应用微习惯?

    第一部分:什么是微习惯?

    所谓微习惯,就是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那么微习惯就是把你这个习惯大幅缩减,比如,你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做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写30个字,把每天保持记日记缩减成每天记一两件事。像这样把一个习惯大幅缩减成小得不可思议的步骤,就叫做微习惯。

    看了这样的“定义”,大家可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本来是要“一天100个俯卧撑”这样的习惯的,那么一天只做一个,有意义吗?

    我们来看看人们通常是怎样培养习惯的。培养一个习惯无非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给自己打鸡血,所谓动力策略;一个是咬牙坚持,所谓意志力策略。比如,我们想要丰富的内涵,于是就计划每天多读书、读好书,所以就告诉自己,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更有内涵、令人羡慕,这个就属于打鸡血,而打鸡血运用的是动力策略。而意志力策略正好相反,你仍然是想要多读书、读好书,但你告诉自己的是:既然定下的计划,就得不折不扣完成,否则绝不停止,这是我的原则!这就是意志力策略,通过意志力逼自己一定要完成今天的任务。

    在动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这两个方面,大多数人往往会更认可动力策略。觉得给自己鼓足干劲才是根本。没有动力来源,仅靠意志力支撑,不太靠谱。但是,斯蒂芬·盖斯认为,动力策略或许前几次是有效的,但长期来看,动力策略实在不可靠。之所以不可靠,第一个原因是,动力是一种人的感受,而以人的感受为基础的行动,很容易受到人感受的变化而变得无法预测。比如,你上班的时候受到了某个能力超强的同事的刺激,你可能动力更足了。但是第二天你和同事吵架了,心情很糟,又看到了一篇人生难得糊涂的网文,你的动力可能显著下降。除此以外,劳累、烦心等都会影响个人感受,从而影响动力。所以想要靠它来培养习惯并不太靠谱。动力策略不靠谱还有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它有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什么意思呢?就比如说你去吃蛋糕,吃第一口的时候,你感觉太好吃了,吃第二口的感觉就减低一些,吃一会之后,你就没有感觉了,甚至一点也不想吃了。也就是说,在发生重复行为的时候,这个行为每重复发生一次,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就会降低一些,而我们做这件事的热情和动力也会降低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刚开始满腔热情,结果没几天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原因。

    既然动力策略不靠谱,那么意志力策略就一定靠谱吗?人们都知道,意志力也是有限的呀,有时候意志力消耗没了,也没办法坚持一个习惯和行为。但是作者告诉我们,这个问题有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就是微习惯!

    所谓微习惯,就是把一个习惯大幅缩减成小得不可思议的步骤去不折不扣的完成,从而形成习惯。作者认为,微习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在习惯培养当中意志力不足的问题。正象本书的副标题所言: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第二部分  为什么微习惯对于我们培养习惯很有用?

    我们先看看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都有哪些阻力吧。

    第一个阻力,无法开始行动。虽然希望养成一个好习惯,也想过该怎么做,但就是陷在过去的惯性中,无法开始行动。很多时候,会找各种借口安抚自己,觉得是因为别的原因无法开始,不是我不愿意开始。其实,真正阻碍我们的,是没有勇气开始行动,因为这个行动本身就会让我们觉得有难度,会感到恐惧和害怕。

    第二个阻力,是半途而废。比如,你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开始了慢跑,本来要跑完半个小时的。可你开始跑了5分钟、10分钟就气喘吁吁,两腿发软、心慌眼花、很难受,很多人会停下来不跑了。而下次开跑的时候,想起上次的经历,直接就缩回来了。这样一来,新习惯怎么可能坚持得下去?!

    这两大阻力的问题,微习惯刚好都能够完美地解决。因为我们把100个俯卧撑减成了1个,把半小时慢跑减成了3分钟,把每天读50页书减成了2页,把每天写一篇日记减成了记清楚1件事......诸如此类,那么就不存在因为害怕而无法开始行动的问题了,任务那么小,根本就不会害怕,所以不用打鸡血,不用什么意志力,想到了就去做,很快就完成了。同时也不存在半途而废的可能了。也会收获双重的喜悦和成就感。

    作者当年因为这个发现,受到的启发和触动非常大,第二天他就写下了《挑战一个俯卧撑》这篇博文,成为他博客上迄今为止人气最高的文章。2013年整年,他都继续要求自己每天坚持做一个俯卧撑,当然一般他都会多做一些,有时候可能睡觉前突然想起来今天没有做,他就在床上直接完成一个俯卧撑。虽然到睡觉时才完成了这个目标,可是对作者而言,这种轻松成功并且能够保持成功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他同时注意到了两个事实,第一,虽然每天只做几个俯卧撑,但是这种行为真的在生理和心理上影响着自己,身体更加结实了,肌肉也练出来了,感觉也挺好;第二,当锻炼开始变成惯性的时候,定期锻炼就变得越来越简单,而且锻炼量也在悄悄增加。后来,他就把这种能力在不同的领域当中复制,比如阅读和写作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就是在他给自己制定的每天写50个字的小目标中一步一步完成的。作者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每天做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累积下来就会产生惊人的威力,而前面提到的两大阻力,也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克服。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想,说得挺有意思的,能够绕开这两大阻力,可是这个行动效果也太小了,一个俯卧撑,50个字,这有什么用啊?你有这个疑问,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大脑的运作规律。事实上,大脑往往是抗拒改变的,特别是较大的改变,往往需要更多的意志力、更多的能量去支持。而微习惯让我们去应对一个小到不可思议的目标,只消耗极低的意志力,让大脑以低成本启动,大脑还没来得及对这个行为产生抗拒的时候,行为就已经发生了。一旦启动一个行为,比如做一个俯卧撑,你就很有可能继续下一步行动,完成额外的环节。因为我们本来就想积极地采取这些行动,所以一旦开始,内心的抵触就会减轻。就像作者发现,做一个俯卧撑和做几个俯卧撑的准备动作是一样,那多做一个俯卧撑你就多赚了一个。既然你已经写了50个字,写到这儿思路已经开了,再写50个字就顺理成章了。大脑就是在这样的动力和诱惑下,一点一点往前行动,一点一点实现了你想要的目标。

    最终能把微小的习惯,养成了心目中的那个大目标,大习惯。

    第三部分  怎么样应用微习惯?

    那么微习惯怎么样应用在生活中呢?

    在书中,作者把微习惯的应用梳理出8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一个微习惯,制定每天的计划。比如每天一个俯卧撑,或者每天写50个字。

    第二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就是说,想一想你要培养的这个微习惯给你带来什么好处?或者说你为什么要坚持这件事?

    第三步,把微习惯纳入到日程当中。比如我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哪些?这些微习惯项目的落实,适合安排在什么时间点上。有一个明确的习惯开始的起点,会让你更容易坚持下去。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微习惯达成以后用奖励来提升自己坚持的动力。

    第五步,是记录和追踪完成的情况。你每天可以记录一下,今天的完成状况。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就是说,你一旦开始以后,如果有可能就尽可能超额完成,不仅仅是做一个俯卧撑。

    第七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就是说,刚开始锻炼时做一个俯卧撑,可能你过一段时间,觉得这个目标太低了,就希望有更高的目标,你觉得自己每天做10个是可以的,所以你就把目标调成了10个。作者说,不要这样,你就坚持最初的一个目标。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到最初的目标上,而不是对目标的任务量抱有较高的期待。所以作者认为,时间坚持的频次比单次的数量更重要。

    第八步,就是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也就是说,习惯没有最终养成之前,不要急着停止微习惯训练计划。

    三点提醒:

    第一点,确定微习惯的尺度。比如你能一次完成20个俯卧撑,那么10个俯卧撑算微习惯,还是1个俯卧撑算微习惯呢?作者说,1个。为什么明明做20个俯卧撑也不会太多地消耗意志力和能量,可是作者偏要把目标设置得那么小呢?这就涉及微习惯的窍门。作者的经验是,要把习惯缩小,小到不可思议为止。只有小到不可思议,才会让大脑认为它真的毫无威胁。而大多数人在设定目标的时候,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平常能完成的任务当作了培养习惯当中的目标,而没有考虑自身的精力水平和动力其实是剧烈波动的。一旦遇到极端情况,无法实现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从而导致习惯难以坚持下去。

    第二点,是替代性奖励机制。什么意思呢?因为微习惯带来的改变也很小,所以我们坚持做一个俯卧撑或者坚持写50个字的时候,往往大脑感觉不到什么变化和回报。有回报了,大脑才会更愿意去重复一件事。这里,作者就提出了一个替代性的奖励技巧,那就是,当微习惯还不能产生真正的身体回报的时候,那么我们自己给大脑设置一个替代性的回报。比如,当你完成一次短途的跑步,或者写完一次50字的文章,那么你给大脑一个有创意的回报,比如,大笑,看一段在线视频网站上的搞笑视频,哈哈大笑的时候,人会释放让自己心情变好的化学物质。这个时候,就是你人为设置了一个回报来欺骗大脑。当你有一天坚持这种微习惯,形成一个真正的习惯,身体会有真正的回报之后,你就可以把这个拐杖扔掉了。这就是作者告诉我们的在应用微习惯过程中替代性奖励的方法。

    第三点,怎么样判断习惯是否最终养成?不用看计划、不用自我提醒或者他人提醒,每天都会按时主动“想起”并“落实”那些事情,这就是习惯已经养成了。比如,以前我会想,好吧,我觉得要跑一会儿步了。当你养成习惯以后,你会想现在到时间该运动了。你没有去考虑这个过程它就发生,这就说明你养成一个习惯了。还有一个信号是,有时候你会担心自己坚持不下去,或者很快就放弃了,可是当一个行为成为习惯后,你自然心里会知道,我会一直做这件事,不存在坚持不下去的情况,除非有特殊意外。所以当我们内心的这种认识和感受发生变化,就意味着过去的那个小小的微习惯,已经被我们精心培育成功,成为支撑我们人生的重要支柱了。

    总结

    这就是今天《微习惯》这本书分享的主要内容,总结一下。

    这本书讲了在习惯培养过程当中的一个新方法:微习惯。它不仅很有作用,而且操作起来很容易,用作者的话就是“不可能失败”。用微习惯来培养习惯,不仅不需要强大的动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去驱使大脑做出改变,而且还对“无法行动”和“半途而废”这两大阻力,一举击溃。作者还告诉了我们8个具体操作步骤去很好的实施微习惯,进而养成多个好习惯。8个步骤中,有3点需要真正理解到位:第一,要把微习惯设计到小得不可思议,让大脑丝毫感觉不到威胁;第二,在微习惯的坚持过程中,可以设置替代性回报来激励自己;第三,要确定是否养成了一个习惯,就看自己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落实了它们,是不是觉得已经习以为常了。

    好的。分享完成。让我们一起,从微习惯开始,打造更加完美的自己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习惯》讲书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xa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