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
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女。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chōu)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是殆见吾善者机也。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复相之。”列子入,以告壶子。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鲵(ní)桓(huán)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已。”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yí),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cuàn),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南海之帝为儵(shū),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十行采集:
1.只有纯真质朴才能悟道。所谓相面之类的“术”,并非道的本质。我们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不为“术”的表象所迷惑。
2.列子悟道悟得最彻底。他最后干脆回归到日常世俗生活之中。任其自然,葆其天真,摒弃心智,独存形体,在纷纭大千世界中,持朴守真。
3.后世禅宗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在在处处,皆是道场,担水劈柴,无非妙道”以及“赵州茶”的禅修,这思想的源流在此。
4.应然的帝王,就像浑沌帝一样,他没有七窍,这是他天生的、自然的、本然的面貌。人为地给他造出七窍来,是在伤害他的自然本性,是“以人灭天”。
目的是告诉君主们:企图凭借你们的作为,不顾他人的自然本性去为政施治,去改造民众,即使真是出于善意好心,结果也只会是害了百姓。
5.只有“虚”而“藏”才能不为人所“测”,含蓄地指出为政也得虚己而顺应。
6.为政清明就应该像镜子那样“胜物而不伤”:来了就照见了,去了也不留,这样才能够胜物而又不伤。
7.无为,是不违背对象的自然本性去对待他们。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是一致的。
8.道家无为讲的是不妄为、不多为、有所不为,是不断学习,不断摒弃那些表面的、无用的糟粕,保留真正的“道”和精华,日积月累,方可“无为而无不为”。
一行精华:
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触动,反思,改变:
列子悟道后大隐隐于市,在日常生活琐事中修炼自己,我们也应该学习这个道理,认真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在事上炼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