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 :为某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并由这个代理对象控制对原对象的访问。
定义解读:使用代理模式以后,客户端直接访问代理,代理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
适用场景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客户不想或者不能直接引用一个对象,此时可以通过一个称之为“代理”的第三者来实现间接引用。
因为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代理对象去掉客户不能看到 的内容和服务或者添加客户需要的额外服务。
根据业务的不同,代理也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远程代理:为位于不同地址或网络化中的对象提供本地代表。
虚拟代理:根据要求创建重型的对象。
保护代理:根据不同访问权限控制对原对象的访问。
下面来看一下代理模式的成员和类图。
成员
代理模式算上客户端一共有四个成员:
客户端(Client):客户端意图访问真是主体接口
抽象主题(Subejct):抽象主题定义客户端需要访问的接口
代理(Proxy):代理继承于抽象主题,目的是为了它持有真实目标的实例的引用,客户端直接访问代理
真实主题(RealSubject):真实主题即是被代理的对象,它也继承于抽象主题,它的实例被代理所持有,它的接口被包装在了代理的接口中,而且客户端无法直接访问真实主题对象。
优点
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代理模式能够协调调用者和被调用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不同类型的代理可以对客户端对目标对象的访问进行不同的控制:
远程代理,使得客户端可以访问在远程机器上的对象,远程机器 可能具有更好的计算性能与处理速度,可以快速响应并处理客户端请求。
虚拟代理通过使用一个小对象来代表一个大对象,可以减少系统资源的消耗,对系统进行优化并提高运行速度。
保护代理可以控制客户端对真实对象的使用权限。
缺点
由于在客户端和被代理对象之间增加了代理对象,因此可能会让客户端请求的速度变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