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遇物而诲,择机而教

遇物而诲,择机而教

作者: 凌萱23143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22:12 被阅读0次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治国有略,而且教子有方。唐太宗曾对臣下说,教育孩子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善于“遇物而诲,择机而教”。

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太子吃饭的时候,李世民说:“种庄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会永远有饭吃。”

太子骑马的时候,李世民说:“这马和人一样应当有劳有逸,不能让它过度劳累。你要是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会永远有马骑。”

太子在大树下乘凉的时候,李世民就趁机指着树干说:“木匠锯木头,只有依照绳墨才能锯成直木板。你将来要想做个贤明的君主就得认真听取大臣的进谏。”

太子乘船游览时,李世民说:“你看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沉下去。老百姓好比是水,君主好比是船。老百姓可以维护你,也可以推翻你。”

选准合适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比喻教诲孩子以取得良好效果,这就是唐太宗给当今家庭教育的启迪。

当今家长应向唐太宗学习,善于抓住教子时机。虽然教育孩子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不分时间、地点没完没了地唠叨。唐太宗分别利用吃饭、骑马、乘凉和乘船的机会谆谆教导太子不能养尊处优,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要注意讷谏,不要与老百姓形成尖锐的矛盾…一次次开导教诲,犹如及时雨,沁入太子的心扉,由于时机把握得对,太子很容易接受。

唐太宗教育孩子可谓用心良苦、苦口婆心。他还善于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启发,而非抽象说教。这能诱导孩子自己去领悟、理解,把家长的外在启发教育转化为内在自我教育。经过这个转化过程,教育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现在有些家长教育孩子不讲场合,不分时间,吃饭的时候数落孩子考试没考好,当着客人的面揭孩子短,孩子正写作业时还唠叨考试要取得前几名。家长的动机也许是好的,所说的内容也是正确的,但因为没有选对合适的开导时机,很难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事与愿违,激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

诸位父母,当你准备教海孩子、开导孩子时,请铭记唐太宗李世民的话:“遇物而诲,择机而教。”

相关文章

  • 遇物而诲,择机而教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治国有略,而且教子有方。唐太宗曾对臣下说,教育孩子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善...

  • 遇物而诲 相机而教

    当我明白“何为班主任”时,我用尽心力,增强责任感,让我的教育生涯绽放出“德性”的灿烂光芒。 当我明晰“班主任何为”...

  • 读《教师自我突围》有感

    “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为的是逃脱框框的束缚

  • 择机而遇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起行路需要好伙伴,以前读古代演义故事,经常有把行路伙伴谋命夺财的故事,直到自己的老公被朋友咋骗钱...

  • 凌宗伟:再谈“遇物则诲,相机而教”

    按:此文刊发于2019年1月16日。中国教科院《教育文摘周报》。感谢陈家琪教授、刘庆昌教授、储朝晖先生,以及《教育...

  • 教育摘录

    遇物则诲,相机而教”的要义在突破教材的限制,将师生在生活实际、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间接经验引入教材,将书读厚。 ——...

  • 择机而动

    因为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严格忌口,女儿的感冒咳嗽在好转两天之后又卷土重来,愈加激烈。 无奈,考试临近,刻不容缓,周...

  • 择机而退

    最近,慢慢地发现很多事情都有了结果,不管是否尽如人意,总算不再牵挂,不用每天惦记,为它担忧为它惊喜,终于可以以正常...

  • 择机而退

    最近,慢慢地发现很多事情都有了结果,不管是否尽如人意,总算不再牵挂,不用每天惦记,为它担忧为它惊喜,终于可以以正常...

  • 择机而动

    病痛折磨很久,休养也很久了,这病也就那样了,没药分,就是治不好,也不得死人,但生活还得继续,工作还得继续,要坚强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遇物而诲,择机而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fw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