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廿,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1924年的今天,在中国山西盂县南关,一个姑娘来到这个世界,她是这个家里最小的女儿。爹在关东有生意,家境殷实,她在爹妈的呵护下长大,她上学读书,一直到日本人进入盂县城。她姓王,名新艾。
我没有她年轻时的照片
她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我不知道她爹妈怎么喊她,不知道她的小名儿是啥。
我知道她十四的时候,定下亲,十六的时候,嫁到芝角村,丈夫姓王,名仲文,是家里的长子(有一个姐姐),有三个弟弟。从此,那个娇生惯养长大的姑娘,成了这个大家庭的长媳。
婆婆有大家长的风范,管理整个家庭,爱骂人。丈夫开始时在外面做生意,好像是在小南河开着帽铺,后来入了党,参加了革命,再后来加入建设新中国的行列,总之,在外的时候多,在家的时候少。
这个叫新艾的姑娘,在婆家,没有人喊她的名字,估计知道她名字的人也不多。她是丈夫的女人,是婆婆的媳妇,是小叔妯娌的嫂子,是孩子们的妈,后来成了媳妇的婆婆,孙子女的奶奶。
这也不是她
扫盲的时候,她在村里的夜校教过书;集体的时候,她被迫下地劳动;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做茶打饭照顾家人。
她在婆家生活了大约68年,有30年是有丈夫的日子。
我没有与她一起经历大苦难。平常的日子,见过她生病,见过她哭,见过她生气,见过她着急,见过她掩饰不住的骄傲,见过她满足的笑容,见过她自得地一边唱歌一边干家务,见过她老年的时候穿起花衣裳~
她看重生日,印象中我好像记得她提醒子女们她的生日的情景,又好像没有。其实子女们都记得她的生日。此刻,我突然意识到,记得并看重自己的生日,也许是对爹娘的敬意吧!或者这是她看重自己的一种方式,她的方式不多。
她不仅看重自己的生日,她记得所有人的生日。即使条件有限的岁月里,她也会尽力改善一下饭食,以表示庆祝生日。
生日那天,不能吃剩饭,不能吃拌汤。早晨要吃红稠饭,中午吃拉面或者饺子,至少是饸饹面。要红火,要长久。
我昨天去看花田的收获
是,她重仪式感。即使在困窘的生活中,也有敬意和希望。她说过,七月十五看花田,她也看过,没带我看过。
今后的岁月,无须提醒,我会记得这一天,其实我一直记得。
有一个叫新艾的姑娘,她曾经来过。她留下很多美好。
我是她的小女儿。
今天没有吃红稠饭,没有吃拉面或饺子,我写字纪念。
妈,我知道你在。愿你生日快乐!愿你安好!富足!
安好!快乐!富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