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

作者: 清清Echo | 来源:发表于2019-08-22 20:18 被阅读3次

看到推荐,刚开始是被名字所吸引,所以毫不犹豫的点进去看了,然后发现豆瓣的评分挺高的,再加上剧集也只有十集,有点类似于英美剧的迷你剧,所以,很久没看电视剧的我,最终还是选择看看吧。一直以来的感觉都是,如果只是听别人说,那就只会有一点代入感,切身体会并不会那么的强烈,下面我对这部剧的看法,当然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还没看的朋友们可以先去看看,然后再来评判,这样不会有先入为主的看法,否则免不了会受一定的影响。(当然这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当自己对一件事情还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然后就已经听说了一些评判,等到自己发表观点的时候,这是会受影响的,感觉自己是很有体会的)

(一)  “恶”到底是什么?

施害者家属收到的包含受害者家属在内以及社会全面的抨击和歧视,蓄意攻击.电视剧里举出了比如那个自杀的网红男朋友收到攻击的例子.以及主线之一的施害者家属被恶意攻击,算是"恶"?

新闻媒体的不良引导,新闻媒体的浅显报道和断章取义等等,使得公众无法了解事情的整体,用剧中的话说,观众的智商只有 7 岁. 这也是想表达的'恶"

普通民众甚至家人,亲人,朋友等等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医疗机构对于精神患者的强硬又软弱等等.换句话说,社会各个层面对于精神失常者的不公歧视.也算想表达的"恶"

(二)  世界不是你看到的那样

三字经告诉我们“性本善”,但是,随着我们看见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渐渐的发现其实“性本恶”。有一句话说的很理性“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因为结果很可能是你不能面对的”。剧中大芝被学长所利用,还被美其名曰为“帮你走出困境”;富豪男友至思悦被记者追问不顾,思悦找富豪男友退婚。世界不只这样子,你要认真对待,你要善良,你要勇敢去面对。要明白,人会来,就会离开。总有一些,让你措手不及以致泪流满面。

(三)  你愿意去了解“思觉失调”行为的原因吗?

精神病和神经病,这两个一向不被人所理解的名词。剧中的律师和医生其实立场相同,都是为了未来能有更少的灾祸发生。但是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把精神病患者等同于危险,难道所有的危险都是他们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把这种人全部杀掉或者关起来,我们的社会才能更稳定吗?

现在我们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职责什么。但是归根结底我们应该更多的去了解和关注精神病患者,把他们当做正常的病人来引导,家人和医生陪伴少受同类的刺激,他们更少的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有人说精神病人不该有隐私权,有人说精神病人不呆精神病院跑出来干嘛?精神病它是一种病,不是传染病必须要隔离,他也是人也有最基本都权力,我们应该要做的不是去强制阻隔,而是讨论如何让这种危险性实质性的降低,精神病患者是怎么得病的?是遗传、压力过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有疾病,对待疾病不该有歧视,也许这才是这部剧真正想说的吧,看看我们与恶的距离,其实大家都可能是潜在的“精神病患者”。

相关文章

  • 我们与“恶”的距离——拆读《我们与恶的距离》

    最近读了一本哲学思考书《我们与恶的距离》,这本书的作者拉斯.史文德森是一位哲学系教授,也是一位国际非虚构类畅销书作...

  • 我们与恶的距离

    都说是多事之秋,可如今才刚入夏,这“人世间”却犹如下了一场磅礴大雨,令人寒凉入体,不颤而栗。 昨天有个微博热搜稳居...

  • 我们与恶的距离

    零。

  • 我们与恶的距离

    不想用打字的,就用手写的了。

  • 《我们与恶的距离》

    最近在看这部剧,感触挺深的,正好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些事,也让我越来越模糊对于好人、坏人的定义。 就像剧里的王律师说的...

  • 我们与恶的距离

    文/信真 前段时间,有一部蛮火的台剧,叫《我们与恶的距离》。很久之前室友就强推我去看,但一直没看。昨天一口气把它看...

  • 我们与恶的距离

    一部十集的台剧,9分+的评价,道出了普通人面对恶的状态。 这部剧,从几个为害社会的故事讲起,悲剧发生后,对加害家庭...

  • 我们与恶的距离

    得未曾有 满心温柔

  • 我们与恶的距离

    电视里面林晓明杀人案件看着是偶然,实则是必然。小时候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心理的缺陷,从小一个人关在小黑屋里,没有大人的...

  •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前不久长沙的一个小男孩被无辜杀害,虽然我看了一些新闻,但是毕竟我不在现场,并不了解真正的情况。 今天看到《三联生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与恶的距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io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