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岁月
“我们小心地爱一寸,又慌忙地退一尺。”

“我们小心地爱一寸,又慌忙地退一尺。”

作者: 芃芃女孩 | 来源:发表于2020-11-07 21:22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堆糖网

    1.

    看完电影《爱》,整个人都有被触动到。

    电影里的两位主角Anne和Georges是一对已过耄耋之年的老夫妻,是退休、有教养的音乐教师。

    子女各有事业,教出来的学生是大名鼎鼎的钢琴家,彼此之间相敬如宾。

    但不幸的是,Anne突遭中风,半身瘫痪,只能像个植物人一样躺在病床上,吃喝拉撒皆需别人照顾。

    从一个风华有佳、气质非凡的钢琴老师,或者说在丈夫眼中,有思想、才华的伴侣,变成了苍老憔悴、生活不能自理,仿佛只剩下一身躯壳的瘫患者,如此大的逆差,应该换作是谁,都很难接受。

    作为丈夫的Georges,在某种程度上亦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他与妻子生活在一起的这些年,一起度过了很多艰难的日子,但这一次,比以往要困难得多。

    Anne深知病情的一日日加重,她请求丈夫,如果有一天她完全不能自理,也不要将她送到疗养院。

    如她所料,中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整个人只剩下一具躯壳,连几句言语都无法说出来。

    一天早上,为抚慰被病痛折磨得大声疼叫的Anne,丈夫为他温情地讲起自己年少时的故事。但下一个镜头,却是他用枕头狠狠地将Anne捂住,直到Anne失去挣扎的力气。

    在妻子死后,Deorges选择了自杀。

    电影到这里,几乎就已经结束了。

    不像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到的那种共患难的夫妻档片,爱情、死亡、道德、理智、情感,构成了这部电影一种很压抑的基底。

    2.

    当我看到Anne第一次中风,导致半身瘫痪的时候,还在想,只要夫妻两个人在一起好好的,日子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只不过,这种越来越好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本的生活面貌,但只要彼此还在一起,还惦挂着,没有什么能够摧毁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

    但情节发展出乎意料,特别是当看到长达好几分钟的丈夫Deorges捂死妻子Anne的时候,我被这种结局给震撼到。

    回头想想,电影中表现出的种种细节,Anne多次被病魔折磨的痛苦情状、丈夫Deorges的无可奈何,似乎懂得了一些什么。

    3.

    想起曾经看过的另一部电影,具体名字已经记不住了,但情节印象还很深刻。

    讲述的是一对可以说是被家庭抛弃的男女,他们从初中时代就走在了一起,并以朋友的身份或者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身份生活在一起,相依为命的故事。

    两个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将彼此当成了自己最亲的亲人。

    但不幸的是,男孩有遗传的癌症。当初正是这个原因,他的父亲在他上初中时就去世了。

    母亲无法再一次忍受失去儿子的痛苦,将所有的家财产都留给了儿子,自己孤身一人离开了他。

    而女孩则是爸爸妈妈和妹妹被一场车祸夺去了生命,只留下她一个人。

    至此,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人,走到了一起。

    男孩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女孩,女孩也是,但是他们都没有点破,彼此像兄妹一样生活在一起,相互帮衬,彼此照顾。

    直到成年后,男孩得知自己去日不远,与女孩刻意保持距离,并对女孩隐瞒了病情,还希望她早日找到一个可以照顾她的人。

    谁知,女孩不经意间翻看到了他的病历,得知了男孩所有的病况。

    为了成全男孩最后的心愿,她在男孩的见证下,嫁给了一个爱她的,但她不爱的男人。

    但到最后,女孩还是割舍不下男孩。回到了男孩身边,那时男孩处于生命的垂危之际。

    女孩把男孩带回了他们共同生活了多年的家,陪伴他走完生命的最后路程。

    当男孩死后,女孩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没有了男孩,生活就没有任何意义。男孩,对她来说,是家人,是恋人,是挚爱。

    其实,女孩本可以有其他的选择,但她选择了最让人意外的一种。

    4.

    这两部电影的男女主人公,各个方面相差都挺大的,特别是在年龄这方面。

    前一部电影是年过八十的老夫妇,后一部则是三十还未到,正值二十多岁的、大好青春的男女。

    也许是因为,他们在年少时,过早地体验过被抛弃,被遗弃的感觉,比同龄人甚至大部分人更加懂得爱与陪伴的意义。

    但两部电影,冥冥中有着相似的牵连。

    关于爱情、关于生死。

    在前一部电影中,丈夫选择亲手结束瘫痪在床的妻子的生命,从道德法律层面来看,是一种谋杀;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也是对妻子的一种解脱。

    疾病带走了妻子的思想、才华以及活着的尊严,空留下一身躯壳以及病痛累累的身躯,对曾经骄傲的她来说,是一种比死更大折磨。

    在第二部电影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深爱。

    爱,是一件比生命更重要的事。

    女孩不是傻,不是没有理智;相反,她太明白,深爱的意义,将爱比生看得更为重要。

    5.

    我记得之前,网络上会流传木心先生在《从前慢》中写的句话: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一个人。”

    但是现在,好像这种话我们都不再提了。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是各种莫名其妙的分手,以及那种无疾而终的恋爱。

    我们看见的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渴望爱,却又小心爱;期待纯真的爱情,却又害怕全心全意的付出。

    我们小心地爱一寸,又慌忙地退一尺。怕付出得不到回应,怕真心遭到践踏,怕爱而不得,怕遍体鳞伤,更怕只有爱情,没有面包。

    到最后,我们看见,很多年轻人的常态是,单身,为面包奔波,张扬着一种“先谋生,再谋爱”的独立宣言。

    6.

    最近,会时不时地刷微信视频号。有一天点开“最热”这一栏,发现里面有各种各样情感博主的视频。

    他们洋洋洒洒地宣传着当代年轻人的恋爱价值理念,有那么一刹那,我真的觉得挺好笑的。

    就好像你在一个超级大的集市上,看见好多情感大神,贩卖爱情毒药,你登场,我唱罢,像一场丑角表演。

    当然,并不是存心讽刺,只觉得在当下各种交流媒介发达的当下,我们比之前更多个人发声的机会,但这些发声里又有太多“丧文化”的气质。

    有太多自以为是的情感导师,有太多年纪轻轻就仿佛看透红尘的佛系人,有太多无厘头的,把普遍现象捣鼓成恋爱法则的情感大师们。

    “先谋生,后谋爱”的背后,是一种颓丧的恋爱价值观,这里面包含的不是现代青年男女独立自主的价值追求,更多的是,被当代鸡汤文化毒害的不敢爱、恐惧爱的情感后遗症。

    7.

    在分分合合的恋爱里,很多男女都是不成熟的个体。不成熟的个体,不成熟的爱情,只能曲终人散。

    我还挺赞同德兰·阿波顿在著作《爱情笔记》里面谈到的关于“成熟的爱”与“不成熟的爱”的一些看法:

    “成熟的爱几乎每一方面都值得称许,它的原理就是,敏锐地察觉到每个人的优点和缺陷”

    “成熟爱充满节制,不会将事物理想化,能够摆脱嫉妒、受虐狂或痴迷的困扰。”

    “就成熟的爱情而言,人们不会在一开始就跌入爱河。只有当弄清水的深浅,才会跳入其中;只有在互相交流了以往的经历,交流了政治、艺术、科学的观点,以及晚餐的喜好之后,两个人才能决定是否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在互相理解和肯定的基础之上的决定,而非想象中的共鸣与吸引。”

    “不成熟的爱是一个在理想化和失望感之间摆摇不定的故事,一个狂喜、幸福与溺毙般感受和无比憎恶夹杂的不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最终找到心上人的感觉伴随着从来没有过的迷失感。

    “不成熟的爱不接受妥协,而一旦我们解决妥协,就踏上了迈向终点的不归路。对于一个已经体验过不成熟激情的顶峰的人来说,决定结婚是一个无法承受的代价——真不如驾车冲下悬崖,结束一切。”

    看看这些,你会发现,好像现代恋爱中的“悲剧”大都有存在的必然性,而不是爱情本身出了问题,是恋爱中的个体出了问题。

    “先谋生,后谋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个“生”一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物质方面的求生,而更多的是精神的、心理的、情感的等方面综合的一个成熟蝶变过程。

    8.

    写到这里,我想起曾经的一位前辈在我感情失意时,对我说的那些话。

    她以一种不同于旁人的视角告诉我,如果在感情里心有不甘,就去做让自己甘心的事,不要有所遗憾,也不要在乎众人眼中的条条框框。

    她说,很多时候,等你在一段感情中真的彻底失望了,也就不会再纠结是合还是分;心有不甘或者有所期待,那是因为缘分未散,那就去做让自己不要后悔的事。至于做什么,听从你自己内心的安排。

    如今,再回头看那段岁月,我最深切的体会是,无论遭遇什么,都不要失去爱一个人,喜欢一个人的勇气。要勇敢地、坚定地去喜欢、去爱。

    喜欢一个人,就告诉ta,爱一个人,就大胆地去追求;不要怕喜欢落空,爱恋被糟蹋,表白被拒,恋爱无果。

    如果连尝试都没有,才是最可悲的。

    你要记住,在感情世界里,我们每个人不过是暂时迷路的归家人,不失去追随爱的勇气与信念,总会有一个人在等着我们;总有一盏灯,在等着你归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小心地爱一寸,又慌忙地退一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iq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