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是一本多年前曾在排行榜上的畅销书。我几年前买的,但是始终止步于前三章没有读完。今年是我第一次整本通读完。并且花了半个月手打了一万多字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讲述了几个关键词:
稀缺心态
稀缺不仅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在稀缺的心态下,人们的决策机制会被极大的压缩在一个狭隘的范围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原本人类进化出稀缺心态,是为了帮助我们渡过稀缺时期的有益机制。
但是这种心态在新文明时代背景下,却变成弊处大于益处的一种累赘。因为我们在这个心态下的大多决策都会导致更糟糕的情况发生。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说下一个词了。借用。
借用
稀缺心态下会产生借用行为,所谓的借用行为就是,预先使用未来的资源。
比如说,本来今天应该要做完的工作,被拖到了明天。
比如说,本来今天应该付的账,你刷了信用卡,这笔帐就被推到了信用卡的还款日。
比如回答问题,每个题目限时15秒,题目允许你向下一题借用5秒。但下一秒的答题时间就会缩减为10秒。
除了拖延症和信用卡、贷款,借用在各个领域都存在。比如医生安已经安排好本周10个手术室的手术用途。结果突然医院接收了一个车祸的患者需要立刻紧急手术,这个时候医生就必须把那些已经安排好的,但是不那么着急的手术往后推,空出时间和手术室来,给这个临时追加的手术使用。
借用是现代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有的机制。
这种机制允许人们大范围的挪用那些他们未曾拥有的资源。并最终实现双赢。然而做这样的决策是需要高瞻远瞩的。
但稀缺心态下,人们恰巧会失去高瞻远瞩的能力,这是我们的进化过程中特意这么做的。
那么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要说下一个关键词了。
带宽
为了解释稀缺心态下人们是为何被限制了视野,变得短视又狭隘的,作者用带宽这个词来代表认知、心智的状态。主要构成是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并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来证明在稀缺心态下人们的心智降低得有多明显。也采集了自然状态下的印度甘蔗农民在丰收期和匮乏期的不同测试结果。
一切证据都显示,人们的心智是随着稀缺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数值换算成IQ大概相当于10~16分的差距。
并且指出,很多时候人们表现不佳,并不是因为他们品行不佳,只不过是他们带宽不足罢了。
带宽不足的时候,我们很难自制,很难是好员工,和难是好父母。
那么稀缺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答案就是下一个关键词,余闲。
余闲
余闲代表着有富余,有足够宽松的资源量。足以包容不良决策的不良后果。
余闲是一种和稀缺完全对立的状态。但并不等于余闲就是稀缺的解药。相反,有些人陷入稀缺就是因为有太多余闲。正所谓过犹不及。
中国讲究中庸的哲学,在这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过于稀缺不好,过于余闲也不好。二者必须按一定辩证的比例配合,实现一种平衡。
所以实际上,余闲并不是稀缺的解药,稀缺的真正解药,是搞清楚你正在稀缺什么,并针对这个情况做一个余闲类型的调剂。
这么说很抽象,书上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
案例
有一个医院,因为所有手术室的档期都排的满满的,而不得不让员工加班加点。但就算再怎么努力调配,加班加点,凌晨做手术,周末上班。所有人都很疲劳,医院的收益也上不去,员工的幸福度很低,医院的病人也不满。
为了解决问题,他们请了一位顾问来帮忙解决。
这位顾问观察了一圈后,发现医院在良好运转的状态下其实是可以容纳本院的住院需求的。唯一的问题,是医院总是会突发的接到一些紧急手术的需求。但医院没有为未计划的手术安排的空余手术室,所以只能从已经安排好的手术里往后延期一些其他手术,好让临时接受的手术先安插进来。
这样就导致员工不得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临时上班。他们会迟到,会饿着肚子,会休息不够,人员调配成本增加,员工等待的时间增加,正常一台2个小时的手术时长被拉长到3小时。同时发生意外的概率增加,被延迟的患者会不满,并且会增加变更为紧急患者的风险。
同时因为很多手术排得满满当当,医生不得不在周五的手术后,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加班查房。
因为手术室满员,低效工作,员工幸福感低,医院很难提升自我,也很难留住好医生,患者的口碑变差,收益也提不上去。
所以结论就是。这家医院缺的不是手术室,而是针对意外的不在计划内的手术室。
顾问给出的建议是:从已经爆满的手术室里抽出一间来空着,别安排。只有紧急手术才用。
当时医院的医生反应是:这个顾问是疯了吗?他没发现我们的手术室不够了吗?
然后只试运行几个月,大家就发现了好处。并且大家在适应新变化后开始不断的调整变好。从此医院的手术率和收治能力都开始上升,而医生们也不用周末凌晨加班加点就能如约完成一切工作。
这就是余闲的意义:针对你垂直类的某一种具体的稀缺状态,设置对应的余闲资源。能够帮你从鬼打墙一样的负面循环里脱身。
启发
这本书一直在讲述贫困问题,因为一来贫困是一种强制稀缺。如果你工作太多了,你可以给自己少安排一点。但是如果你生活在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的敌方,你的稀缺就是强制的。
二来,贫困问题一直是我们世界的 顽疾,且人们对贫困的认知一直停留在“都是因为他们懒/笨/不努力/不学习”的错误判断下。
但书中证明了无论多聪明善良勤劳的人,一旦陷入稀缺陷阱,就会慢慢陷入贫困。所以幼时候贫困并不是因为性格和品行,纯粹是因为稀缺心态。如果知道这一点,社会公益组织和支持机构都可以从更服合贫困人口的带宽状态和稀缺心态的方式来设置福利机制。或许能真的帮助人们脱贫。我们社会的幸福度,从来都是幸福度最差的人决定的。提升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是在提高人类整体的福祉。
另一方面,稀缺心态可能发生在你我,我们和孩子相处的各个时候。有时候我们会责备孩子,认为孩子不认真,不努力,不专心,不是好孩子。
但实际上,可能是他陷入稀缺罢了。他不是品行不好,他是需要你的帮助,而责备他不是好孩子并不能帮他走出稀缺心态。为他创造某种确定资源的余闲,才是帮助他的方法。
从某种程度来说,稀缺哲学的一种具象生活方案,就是断舍离和整理魔法吧。为正正需要的资源做真正有用的空间预留,一切就会有条不紊。
以上就是本次稀缺阅读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