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张德芬老师讲书《情绪自控力:把消极变积极的力量》 ,书中提到人是有情绪的习惯性的,习惯的力量十分惊人,它会趋势我们的大脑排斥新的事物,而拼命维持既有的习惯,习惯一旦根深蒂固了,就没办法轻易地改变。习惯的情绪还会日益壮大,因为大脑会放大并且加强已经习惯化的情绪,如果大脑对于焦虑产生习惯,就会格外在意会诱发焦虑情绪的事情,所以当发生不好的事情的时候,情绪就被放大,超出了实际情况,人就显得相当地担忧而焦虑。
相较于内地版的翻译,我更喜欢台湾版的翻译,名为《情绪习惯决定你的一生》。当自己越来越能觉知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越发地感觉情绪习惯真是决定着人的一生,这两天在家也是深深地看到了家族的情绪习惯。
侄儿今年七岁,每次一到吃饭的时间,就开始闹脾气。从我的观察来看,这种状况开始于他上幼儿园,当时他还很不喜欢上学,每次被送去上学的时候,侄儿还会哭闹。那个时候,我们全家在吃饭的时候,所有的饭桌话题都围着侄儿在进行,也许是被过分关注了,侄儿时常会焦躁不安,总是会不吃这不吃那。于是,每到吃饭的时候,爸妈、哥哥嫂子总是喜欢用“不吃就把你送学校去吃”来吓唬小朋友,由于这招非常管用,家人们自然也就常常在用。
长此以往,侄儿就形成了不能开心吃饭的问题,不管他在吃饭前经历了多么开心的事,从吃饭的那一刻开始,就“习惯”地焦躁、“习惯”地闹脾气。
再来说说妈妈,从上海出院回来后,妈妈的状况还算稳定,只是最近两天却又出现了不太好的状况。从我的观察来看,这也是她的情绪习惯所致。这么多年来,妈妈总是处于焦虑的情绪中,她操心、担心的事情也特别多,可以说一件事结束了就会出现下一件事,心脏病也许就是她多年的情绪习惯所致。
这不,身体状况刚一好点,就开始各种“找事”,看啥啥也不顺眼了,家中事情非要动动手了,连她最爱的歌曲也让她快乐不起来了……于是,她的心跳又开始不稳了,还好没啥大碍,不禁感慨人的情绪习惯真是够顽固呀!
最后,再来说说我自己,有人说过年就是照妖镜,照出自己的情绪记忆,让很多家人们现出原形。以前大学放寒暑假的时候,回家的头几天和最后几天总是过得最舒心。头几天是因为好久不见的亲人自然想念,后几天则是因为即将分离,于是自然珍惜,而中间那些天则是各种情绪习惯的互怼。那个时候完全陷入了家族的各种模式无法自拔,而如今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成长,已经练就了一身功夫,和家人们相处不再陷入困境,能够更好地善待彼此。
只是偶尔那些情绪习惯还是会找上门,比如昨天晚上,爸妈又在一起窸窸窣窣地说着什么,我的情绪竟立刻回到了高中时期,那个生怕父母离婚的时期,当时他们也是这样总是关在房间里说着什么,隐约中听到妈妈提到离婚,于是高中时期,只要他们之间沟通,我总是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虽然现在不可能再有类似问题,但是当时留下的那些情绪习惯却时不时地会来找我,刚开始我还是会抗拒、抱怨,慢慢地我能够觉知到自己的这种状态,不再去抗拒,很好地和自己在一起,拥抱那个曾经受伤的小女孩。
情绪习惯的确可以决定人的一生,只要我们愿意,那些所谓的负面情绪也可以转化,变成另一种正面力量改变着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