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日是9月9日,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在深夜里,一个人静静的思忖好一会而,蘸着血泪写下人生感悟,然而今年,我没有。我非常清晰的知道我有这样的一个习惯,然而就是没有去做,一直耗着,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我累了,对世界不再爱了。
这一年里,我过得很不舒服,一方面,年岁渐长,感受到了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生的不得已,另一方面,父母的压力纷至沓来,个人的未来也未见曙光。我选择了去逃避,去浸淫在一时的欢愉里以便忘却人间的烦恼。
可是,你躲不过的呀,该面对的迟早要面对,早面对不如晚面对。
你会对未来恐惧,对现实迷茫,这就是最好的认知自己的成长时刻,而非畏畏缩缩停滞不前。
很久之前,我总是迷恋于王阳明的一句“心即理也”,总觉得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自洽,是现代人应对世界的最好姿态。现在我知道,我理解错了,一个人充分的自洽,他就死了。所谓的“心即理也”,前提是你必须要知道你的“心”,即“认识你自己”,很多人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本心,在世俗的价值观和自己的妄念的拉扯过程中,用充分的自洽来欺骗自己,蒙蔽自己,然后丧失了很多宝贵的光阴。
把“无所谓”当做你面对世界的借口,何来的担当,何来的勇气。
我最近想了很多东西,也许是渐入秋季,人易多情,也许是冥冥中接受了上帝的点拨。我们从小到大,都被世界牵着鼻子走,我们同时渴望着去成为自己,在梦想与现实的落差中,人就容易变得痛苦,甚至麻木不仁。
所谓的成长,不是去历经万难,让自己坚韧强大,而是在历经万难的过程中,逐渐去唤醒内心的自己,完善人格,人我合一。
换句话说,自我永远不是寻找的,它一直在那儿,等待着你去发掘。我很难描述“人我合一”的状态,因为我毕竟没有到达那样的高度,我想,那样的人,如蔡康永般如沐春风,如高晓松般闲庭信步。
这样的境界很难,却值得我们去追求,尤其是年轻人们,哪怕仅仅到达了万分之一而已,朝闻道夕死可矣。
配得上拥有“真正的自我”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都只配世俗,都只配好好活着。每个人的成长使命,就是将自出生以来,他人和社会施加给你的各种观念理论不断的去反刍,从而达到“自我”和“社会我”的平衡点。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抓住无数个一闪而过的思绪,把他们赶紧记录下来。总结下来,就是:
-
无法分清“社会我”和“自我”的人,他将永远处于痛苦的深渊中。
-
大多数人,都只配做普通人,世界早已经为我们规划好了剧本,不要有太多的妄念。
-
即使是普通人,依然有在与世界的自由探索中,唤醒内心“自我”的权利。
-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取得“社会我”和“自我”的平衡。
-
“自我”就在心中,请放弃盲目的追寻,多听听自己的内心。
我不相信有一夜之间蜕变的说法,我只希望能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好的节奏。
对未来依然有很多的恐惧,更多的还是来自于社会的期待和自我的落差,不要逃避,勇敢面对,你是最清楚自己的,你知道自己应该有的模样,你总是想很多,你总是有负担,由此你会继续不舒服,愿你能携手内心里那个被你遗忘在角落里很久、柔弱而坚韧的自己,对那些不切实际的妄念,说一声:qtmd。
内在的进化已经开始。我希望,今天,是我余生的第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