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倒影里,你能看见什么?在时间的长廊里,能留下些什么,让人们回望,让人们思索。上上个星期六,随小妹一家去榆次常家庄园游玩。她家小婉考完大学了,成绩还行,等待录取结果就是。那一年,陪父亲在省城检查身体,等待结果还须好几个小时,于是领父亲来常家庄园看看。谁知道,刚进庄园,第一个门是祠堂,进门后父亲就着石阶落座,说,走不动了。好说歹说,父亲终于没有再挪步,只好我去速度逛了一圈,后,弟弟也去速度逛了一圈,然后打道回到医院。想当然地以为父亲一定是对那些东西感兴趣的,谁知闹了一个索然无味。一说常家庄园,这个心结就又悉悉索索地晃动了。这次进了那个门还专门看了看父亲坐过的地方,如今呢,他在另一个世界上不知坐在哪里了。然而,他若知道常常在他身边陪伴,为他摆好餐具,扶他走到餐桌,吃完饭后还要为他接来簌口水的小婉儿,已经很有出息地考上大学了,他会多么开心。他的引以为傲的后代们,多少个博士、硕士,小婉也离外公的希望越来越近了。今天,带着些遗憾,带着些希冀,又一次来到了常家庄园。
这是常家庄园的堡门和堡门桥两旁的护堡河。从停车场上桥,桥两旁的的护城河南北横呈,桥的前面有一片宽阔的广场,在桥上向堡门望去,气宇轩昂的堡门,坚硬的石基在下,灰砖砌成,墩厚纯朴,门上的重檐歇山顶,正面八角上挑,远看曾深沉的暗色,有四只红灯笼在重檐的四角下挑起,映着淡淡的的天蓝,端庄典雅,令人肃肃而然。
常家人用150年,在北依太行山脉,南俯汾水谷地,起源于上古榆罔榆州国的榆次之西不到十公里处,建成了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常氏家族宅院建筑群。始建于乾嘉年间,后多次修缮,占地60万平方米,有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小园林13座。建筑占原车辋村的一半。1947年,因战争被毁多处。
现开放的为原常家庄园遗存的半条衔,共计12万平方米,其中宅院4公顷,园林8公顷,附属房室3公顷,形成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格局,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其布局严谨,整齐有序,功能性很强。由堡门、堡墙、街道、宅院建筑群、园林、商铺以及街心牌楼、堡池、池桥等组成。街道北侧是庄园的宅院建设群,临街一字排开。宅院区之北是园林区,包括静园及遐园、狮园两个园中园。街道南侧沿街开有各种商铺,是族人生活消费的供应设施,也是庄园的南封闭线。常家庄园以“后街”为纽带,各个宅院彼此紧靠,具与园林互通。“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
山西的政策是除节假日免门票,常家庄园门票80元。今天是星期六,排队测试了体温后才可买门票,排队的人还挺多。这是堡门内的街道,开放的只是道路北端的祠堂、园林和宅院。
进入堡门后的第一座院落是常家祠堂,门外左右耸立着带着双斗的旗杆,只有进士及第的人家才能配置这样的旗杆。如果只是出了举人,只能配无斗的旗杆。我们小时候听人说某某院叫旗杆院,甚至有的人家早早准备好旗杆,一但中举,即可及时立起来。《白鹿原》上的鹿家,勺勺客起家,几辈人都盼着家中能出人才,准备好铳子,一但中举,一定要在祖宗的坟头放三声铳子。农业文明的社会,耕读传家,耕是根本,读才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富可敌国的晋商,一样以“读”为荣,读圣贤书,修齐治平,是几千年不变的信仰。旗杆顶天立地,是家族的无限荣光,也是这个家族,这个人得到社会的认可,有能力进入社会的上层,有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的标志。常家祠堂,横跨25米,纵长100米,总面积2500平方米。整个建筑南北中轴,东西对称,三门四进。主要建筑设施有供奉祖宗牌位的正厅、配厅、配房、戏台等,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私家祠堂。《常家祠堂》扁额左面的扁额《乐善好施》是山西巡抚曾国荃所提;右面的扁额也是另一任山西巡抚所提。
常家的排辈图已经排在第二十一辈。祖上从太谷移动车辋村,世代务农,到第七代,开始走西口经商。从此逐渐成为晋商翅楚,常家庄园也是常家经商后积累了大量财富开始修建的。到九世培养出了监生,之后,人才渐丰,到十二世始有举人,到十四世达到鼎盛,举人八名(虽然有四名举人是大学毕业奖励得之),进士一名。是的,此时的中国,似可听到公车上书的呼喊,封建社会已经由鼎盛向没落转化。世界的格局开始变化,西方的工业革命已经在改变西方,并改变世界。中国已经开始受到外强的侵略和掠夺。
这些清朝的建筑,富丽堂皇的砖雕、木雕、石刻,无不显示着农业文明的几千年累积与传承的辉煌成就。门当户对的故事,砖雕的意义,甚至于窗户的各式各样,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有艺术的极致之美,都有一层吉祥的象征,都有内心深处的企盼,那是农业文明的内敛与含蓄;那是走出乡村,把商业板图扩展到世界各地之后,思想的辽阔和无限的憧憬。
常家庄园,开放的12万平方米,其中有8万平方米的园林。登上木结构的观稼阁,可以观园内风光,水榭亭台,琳琅满目;亦可以观“稼”,庄稼夏天麦子金黄,秋天高粮红遍。庄园是家,庄园亦是天下。静园及狮园、遐园两个园中园,时而杏林清风,时儿狮群谐趣。有一较大的“昭馀”湖,令人浮想联翩,这不就是“昭馀祁泽薮”的“昭馀”,此湖不古,尚有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困出晋阳湖”的痕迹。
这个砖雕掩壁,可是不一般。无人能识得其中真意,一说是“常”字万态,一说是藏宝图。等着你哦,或可以解开其中的秘密。
这是万里茶道上的“没奈何”。不信你试试,看看能否挪得动这银冬瓜。这是晋商当年对付响马最“笨”亦是最聪明的办法。茶叶换来大批的的金银通过马车运回山西,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觊觎真金白银的“人”不在少数,却面对银冬瓜,只能“没奈何”,乘兴而来 ,败兴而归。可见任何事情,只要做到足够强大,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马灯,这就是当年照亮晋商的路的物件吗?斑驳的锈蚀,蒙尘的玻璃,突然让人生出些些的痛惜。“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当年晋商浩浩荡荡的队伍,创造了明清时期晋商的传奇故事,在榆次、在祁太,书写了晋商的创新和辉煌。也在归化城留下三晋商人客死异乡的三万多人的集体坟地,伟大的事业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这些伟大的商人们,建起了一座座属于自己的大院、庄园,就像一座座历史的丰碑。
“游山西,就是读历史。”是的,不论是战争的残酷性,还是社会变革的历史原因,晋中大地上,“大院”尚在,“商”已无踪。“无为有时有还无”,晋商的精神是永恒的,文明的传承是骨子里的。
从九点开始进入常家庄园,开始有导游领着讲着,后来自己去看,太多太多的精典,一处砖雕,一个门楼,一扇窗户,一对楹联,一双门当,一处碑刻……都让人挪不动脚步,文化的韵味太深太美,岁月的无情遮挡不住古人的才情。不反对修旧如旧,但还是真心希望看到真正的古典,原汁原味的古朴风貌。兴致勃勃地转,看,拍摄,品味,于十二点依依不舍地一步三回头走出了堡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