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2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次年拍成电影为全国观众所熟悉。《东方红》中“伟大节日”一场里,为加强欢庆新中国成立的喜庆节日气氛,添加了一首男高音独唱歌曲,采用蒙古族音乐风格,以舞伴歌。为了架设一道辽阔深邃而充满草原幻美感与天安门节日广场辉煌壮丽的彩桥,胡松华大胆地创写了开头四句无词牧歌风格的新“长调”唱腔,大胆地筛选出内蒙古东部地区“短调”民歌素材相结合。而在此之前,在蒙古族固有的那段“短调”素材《金叶玛》的演唱历史上,从来没有过“长调”牧歌式唱腔的,而且两者不能混用。胡松华的“创造性结合”,使《赞歌》一举唱响。除了独有的草原气息之外,这种前后无词胜有词的感情表达,激荡起无数颗跳动的心,在观众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感情共鸣,一直传唱至今。为此,胡松华总是深情地感激蒙古族音乐乳汁的哺育,感激这“从灵魂深处影响自己一生的真正的天籁”,《赞歌》几乎成了胡松华的“代名词”,常唱常新。1995年,第三届中国金唱片奖颁发给《赞歌》。请听笛子独奏。
赞歌-笛子独奏-琴台乐坊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
高举金杯把赞歌唱
感谢伟大的共产党
毛主席恩情深似海洋
英雄的祖国屹立在东方
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
各民族兄弟欢聚在一堂
庆贺我们的翻身解放
天安门广场曾是明清封建帝王统治时代紫禁城正门外的一个宫廷广场,东、西、南三面用围墙围成一片普通百姓的禁地。明成祖朱棣从永乐十五年(1417年)营建北京,十八年宫殿建成,天安门即在此时修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