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场景
关键词:临界点
萌萌5个月,处在认生阶段,每晚爸爸回来的时候,喜欢跟爸爸玩,但是得我抱着才愿意跟爸爸放心玩。
有时看她玩得投入,就交给爸爸抱,妥妥地一秒翻脸,等抱过来,哭声秒收,马上咧开嘴笑,继续跟爸爸玩。
妞在一两岁自己玩的时候,会时不时找下我在哪里,如果在她视线范围内,继续安心玩,要是没找到,或者只听到声音没看到人时,也是秒哭。
据我观察很多孩子出现过上面两种情形。
不仅是孩子,小动物也一样。
有一位专家,叫欧文.奥尔迪,专门研究“动物玩耍”,他发现小羊玩耍时,喜欢快速从羊妈妈身边跑开 ,然后又惊慌失措地冲回妈妈身边,但其实没发生任何危险。
以上这三种场景,都涉及到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的名字叫“临界点”。
萌萌的临界点是我怀里,妞的临界点是她能看到我的那块地方,小羊的临界点是实际没危险,但它会快速跑回的那个区域。
这个“临界点”是心理上的位置,而且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
恐惧时的四种反应
关键词:极力逃避、情绪失控、咬紧牙关、直面感受
我们来展开说说“临界点”,它出现在每一个恐惧的情绪里,可不仅仅只适用于幼儿。
先来看看人们在面对害怕的事物时,通常会有的四种反应:
极力逃避:远离让你害怕的东西。
这个我是相当熟悉的,包括逃避后的感受,虽然逃避的瞬间有一刹那的轻松,但紧随其后的就是后悔、自责、空虚以及期盼下一次了。
情绪失控:试图逃避失败,导致情绪崩溃。我多半逃避成功了,印象中没体会过情绪失控。
咬紧牙关:不管是因为自己还是外力所迫,靠咬紧牙关、握紧拳头、紧绷全身肌肉等方法最终完成了某件事情。嗯,这个我也有发言权,比如生孩子,生了两次了,每次都是咬紧牙关,现在问我当时什么感受,我会告诉你,我全忘了。
直面感受:在一步步接近挑战目标的时候,慢慢体会并处理自己的恐惧感受。仔细想想,学游泳时,第一次下深水区的时候,大概是这种感觉吧,心里怕得要死,又不能咬紧牙关,怕分心呛水,于是被迫直面感受。
而“临界点”就是“极力逃避”和“情绪失控”的交汇点。
不同反应,不同对策
关键词:保持连接,持续向前
用“新学期小朋友不愿去幼儿园,一进幼儿园大门就开始大哭大闹”的场景来说明这四种反应。
幼儿园的大门,是小朋友的心理临界点。
不肯进幼儿园的大门,是极力逃避。
进幼儿园后大哭大闹,是情绪失控。
被家人强迫送进幼儿园,是咬紧牙关。
在家人和老师的安抚下,自己慢慢主动走进幼儿园,是直面感受。
简单来说,当孩子处于情绪失控和咬紧牙关时,应尽快马上安抚,先让他们的情绪恢复平静。
当孩子想极力逃避时,不要轻易妥协,轻轻推着孩子往前走。
咬紧牙关和直面感受,虽然行为上都一样,但孩子的感受完全不同。
直面感受的重点在于,孩子知道大人会一直陪伴左右。
另外,有一点要说明下,有些小朋友是用哭来跟家人道别,并非不愿去幼儿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