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半百还能进斯坦福大学读书,可谓是幸运,也是一种奢侈。全校的课程基本上任选,和本科生研究生一起上课,参与讨论,但作为Fellow不拿学位,所以又可以不做作业不参加考试,被朋友戏称为“太学生”。只为了自己喜欢而去上课学习,堪称完美。常常在课堂上听到教授提及怎么算最后的成绩,看到学生们一脸专注的表情,不禁有一种置身事外的优越感。
看着周围经历千辛万苦,终于考进名校的莘莘学子,因为一场疫情而都纷纷转上网课,一时间大家都沦为“电大”生了。
其实以前自己也尝试过在网上听课。曾经在混沌大学注册过,可是只陆陆续续听了几节课,完全坚持不下来。网上上课的一大优势是不受时间限制,虽然一般都有上课直播时间,但因为课后随时可以回放,所以有了很大的灵活性。而正是这种灵活性,对人的自律要求非常高。另外因为不是大家一起坐在教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物理环境,使得听课时和老师同学之间有很强的距离感,也因此而很容易走神。当然,如果是在网上看课程的录像,有一点好处是可以随时暂停,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还可以马上在网上查找信息。如果一时走神了,也可以回放。有些还提供字幕,就更清楚明白了。
一下子把所有的课程都搬到网上,其实对于教授们来说是一种挑战。网上授课和教室里上课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前一段时间我在edX上听过两门课,效果还不错。我发现课程设计都很有特点。首先是把课程分成了更短的片段,每一段录像都只有10到15分钟,放完一段录像后就会有几道测试题,帮助理解巩固听过的内容。可能是因为上网听课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了,所以这种设计绝对比把80分钟一节的课就整个录像放到网上的效果要好很多。另外如果是要进行大量课堂讨论的课程,用Zoom上课,需要大家都在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否则不断地开启关闭静音,也很不方便。
提到edX这一个著名的慕课(MOOC)平台,是在2012年由哈佛和MIT联合创建的。在edX上面有包括各大名校在内的全球120多所大学的公开课程,有收费的,也有免费的。所以如果单单只是想要学习知识,目前网上的资源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而且想要上那些名校的课程,并没有任何的门槛。
那么大家都那么拼命努力想要挤进名校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除了良好的教学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之外,就是品牌的光环了。名校带给学生的是一种自信和在不可辜负的期许下的要强。不到百分之五的录取率,使得最终能够被录取的学生个个都是佼佼者,不仅聪慧勤奋,学业成绩优良,而且在体育,文艺,社会活动等诸多方面都有不俗表现。绝大多数这样的学生,其实就算去到别的学校也都不会差的。而进入名校之后,反而不能个个都成为凤头,高个子里显矮,很多学生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据说在斯坦福的学生普遍有着“鸭子综合症”,就是说像鸭子一样表明看上去怡然自得,悠然漂浮,但其实都在全力蹬踩,丝毫不敢怠慢。
以前我所在的企业招人,对于名校生情有独钟,其实逻辑很简单,就是学校已经帮着做了一轮筛选,能够过五关斩六将地进入名校的学生,肯定够聪明够努力,而且大多对自己的要求高,有理想有追求。既然时间精力有限,去名校招人也算是走捷径,且质量有保证。
但是也有不少企业会有顾虑,主要担心名校出来的学生自视甚高,顶着“名校”的光环而自以为是。另外名校出来的学生很多虽然确实努力,但成长过程中也都常常是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多少失败和挫折,总是在他人羡慕和赞叹中汲取自我满足和肯定,进入社会后有些会显得脆弱,经不起批评,怕冒风险或者承担责任,或者不能很好地融入团队。所以“宁愿招最合适的,不要找最好的”。
近些年在人力资源领域也有一些创业公司,试图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来帮助招聘筛选人才。如果今后有更加便捷科学的方法,通过大数据来选人,那么名校的重要性是否会减弱呢?如果大家都更加习惯在网上学习了,相信对于大学的教育创新,也将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