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家温习王院长的课,《你必须要学习的家庭关系处理秘籍》一课中,王院长举了一个妈妈做好饭等儿子回家吃,儿子却一回家就要和朋友打篮球而发生矛盾冲突,然后王院长教她怎么处理的例子。
我突然想起早上等大宝起床的情形。说好今天要去冰雪世界玩,爸爸妹妹都准备好了,约好的叔叔一家也在等我们出发的信息。可是,姐姐还是没有起床。叫也叫了,早餐也做好了,大家都在等她的话也说了,她应是应了,还是没从房里出来。
最近她拖延的情况似乎越来越严重,我也听医生的建议尽量不去催她,但每次这样我就焦虑心烦。后来她终于出来了,还不紧不慢地逗猫和吃早餐。我管不自己阴沉的脸了,说了一句:“我们已经等了两个小时了,叔叔一家也在等我们,我心里好不舒服。”我怕自己忍不住发脾气,赶紧回房间去。
后来老公进来,看见我在流泪,说我没有调整好自己。又说大宝不想去了。不行啊,本来想让大宝出去玩玩走走放松心情的,不能又被搞砸了。我赶紧擦干眼泪,出去很和悦地对姐姐说:“去吧去吧啊,你们不是一直想去冰雪世界玩吗?趁有时间赶紧去玩玩,要不开始上画画课就没时间了。”说完还找了一条厚的打底裤给姐姐拿上,冷的时候穿上。
我知道姐姐是因为见我不开心了有点内疚不想去,现在看我没事了,虽然情绪还有点低落,但还是带着妹妹跟着爸爸出去了。
因为那是三人的套票,我又怕冷,所以没去,自己在家学习。
看到王院长课上举的上述那个例子,我就想起今早想发脾气气的情形。说实在,如果是两年前的我,早就发脾气了,结局肯定又是互相伤害不欢而散。现在我不会了,但是我还只是忍着自己,还没有很好解决的办法。听了王院长的例子,我觉得我应该在这事上可以学着用,但好像又不知如何入手。我又细细揣摩院长教那妈妈的话,自己总结了一下方法:
先接纳孩子的做法和想法(对孩子想去和朋友打篮球表示理解)——提出更好的做法(提前告诉妈妈,妈妈可以做精致食物买水果给孩子带上,可以又吃又玩可开心)——孩子实际的做法做法的描述及妈妈的感受(没提前告诉妈妈,妈妈用心的准备没被看见,妈妈很委屈,感觉儿子不会心疼妈妈)。
院长的核心教育是:要培养一个心疼你的孩子。发脾气要发到点子上。
这样试着总结后,我就想着试试。晚上孩子洗完澡,我房间开好了空调,床收拾整齐(物理空间的布置),妹妹也在床上准备睡觉了。我叫姐姐过来坐到床上,拉着她的手(身体语言先行),说:“今天你们说都玩得开心,妈妈也很高兴。但是今早上妈妈还是有点难受。你想睡久点,自己放松调整,妈妈可以理解,医生也说了,妈妈也支持。但是你可以告诉妈妈你要睡多久,几点才起来,甚至可以让我转告叔叔他们让他们先去,我们迟点再去,但是你总是应着了不出来,妈妈心里没数又很难焦急难过。”说着又不自觉滴下眼泪。这时妹妹已经过来抱我亲我的脸了,姐姐也抱着我说:“知道了妈妈,对不起。”
可我准备的话还没说完啊。“妈妈为了让你们去玩,抢票,还约了叔叔家妹妹和你们有伴,为了争取你们玩的时间,一大早起来给你们做早餐,可你好像感觉不到,妈妈觉得好可怜没人心疼……”姐妹俩又抱过来说,妈妈我们心疼你的!我又继续说:“妈妈担心老这样,怕人家觉得我们没有时间观念,以后没人跟我们玩了。”(面对孩子的问题,要表达你的担心,孩子为了不让你担心,就减少错误;如果表达的是指责,孩子为了避免指责,就会学会说谎)。
俩宝贝还是好孩子的。这次谈话算是成功的,我很高兴能把王院长传授的知识尝试运用。尽管我知道孩子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有信心慢慢来。
感谢王院长以及心时代的姐妹们引领我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