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这本豆瓣评分9.3的哲学入门书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把你当成你笔下小说里的一个人物,你会如何描述自己?”
3年前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当时自我认识尚未完全明确,加之工作与感情也处于低谷未完全恢复。我开始写我这个人物时,用上了“很努力很上进,一心追逐梦想,但却还是普普通通又平凡”这样的语句。
这种客观叙述的视角,让我抛弃了一般情况下看待自己时会有的主角光环,敢于把自己放到芸芸众生中去一个个比较,然后毫不留情的事实告诉我,原来你就是这样的。好像是扔到人群中就无法再被看见。那些闪闪发光的特质,并没有创造出闪闪发光的成绩。
可再过3年,我再次把自己当作一个笔下的人物来写时,我的遣词造句全都不一样了。
我是胡晨熙,93年生。做过5年的市场,在第6年的时候选择在深圳的某座山上过半隐居生活。平日的生活大多为写作、阅读、静坐、锻炼和下厨。
2019年4月份开始辞掉工作完全休息,到现在已经9个月时间。在我刚开始决定辞职过一种静养的生活时,我说我要好好计划一下这段空闲时间要做什么。有人和我说,你不要做任何计划,去让自己处于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话击中了我。我正好也想看看,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在没有了工作、人际等外在纷扰下,直面自己内心、人生的情况下,我是什么样的我。
带着这种不设限,我开始了我的生活。一开始只是想看到真实的自己,却发现这样的生活,让我带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拥抱世界,也拥抱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珍惜生命,自由的玩耍有多么快乐,静坐时那些灵光一闪的时刻多么稀有,看见自己真正的内心对人来说多么重要,让自己合一的去创造和割裂的被安排有多么不同。
甚至面对痛苦,也生出了一种坚定的力量。
其实外在的实质变化不多,但我却发现,原来一旦丢弃外在的自我设定,扔掉覆盖在身的层层叠叠的框架,把那个本我从被不知道掩盖多少层的假象中解救出来,一步步贴近自我,贴近自我的天命,我就发现,我就是闪闪发光的。
看到了自己的闪闪发光后,再看每个个体,每一个都是闪闪发光的。
还有许多故事未说出口,来日方长,期待我们慢慢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