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
徐霞客《游嵩山日记》解析

徐霞客《游嵩山日记》解析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19-10-07 19:38 被阅读0次

    一、徐霞客《游嵩山日记》中所涉及的地理标志及其路线图

    十九日:郑州黄宗店(现为荥阳黄宗店村)——圣僧池(今伏羲古镇社区亢龙瀑、香炉山景区、圣僧池)——香炉山(新密人讲祖师庙,曲折南行、十里)——石佛岭(新密人讲风门口,地图无解,等待考证)——天仙院(密县东南天仙庙,黄帝三个女儿修炼处,修炼十七年后同时辞世,合葬一墓冢,墓冢上生一白松,松生三干,状如三女,清康熙年间,被风摧折,现存白松楼,保护其遗址,天仙庙南有滴水胜景(地名有滴水棚))————耿店(今分路处为卢店的景店)

    二十日:石淙道(武则天石淙会饮)——告成镇——测景台(观星台,未去)——中岳庙——东华门——卢岩(卢崖瀑布、卢崖寺)——中岳庙(返回)

    二十一日:中岳庙(向东)——太室绝顶——黄盖峰——万岁峰——金峰玉女沟——天门——白鹤观遗址(只留松)——真武庙——无极洞——法皇寺

    二十二日:嵩阳宫(嵩阳书院)——三将军柏——二程先生祠(柏树北)——崇福宫旧址(万寿宫)——(向东)启母石——中岳庙——登封县——会善寺——戒坛遗址——郭店——少林寺

    二十三日:少林寺——南寨——九鼎莲花(九朵莲花)(介绍)——二祖庵——炼丹台——小有天(亭子)——南寨东北(九朵莲花)——龙潭沟——少林寺

    二十四日:少林寺——甘露台——初祖庵——五乳峰——初祖洞(达摩洞)——初祖庵——千佛殿——轘辕岭——大屯村

    二十五日:大屯村——伊阙山——龙门石窟——华山

    附件1:原文

    余髫年tiáo幼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久拟历襄、郧,扪太华,由剑阁连云栈,为峨眉先导;而母老志移,不得不先事太和,犹属有方之游。第沿江溯流,旷日持久,不若陆行舟返,为时较速。乃陆行汝、邓间,路与陕、汴略相当,可以兼尽嵩、华,朝宗太岳。遂以癸亥(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仲春朔,决策从嵩岳道始。凡十九日,抵河南郑州之黄宗店。由店右登石坡,看圣僧池。清泉一涵潭,停碧山半。山下深涧交叠,涸hé干枯无滴水。下坡行涧底,随香炉山曲折南行。山形三尖如覆鼎,众山环之,秀色娟娟媚人。涧底乱石一壑,作紫玉色。两崖石壁宛转,色较缜润细致而润泽;想清流汪注时,喷珠泄黛,当更何如也!十里,登石佛岭。又五里,入密县界,望嵩山尚在六十里外。从岐路东南二十五里,过密县,抵天仙院。院祀天仙,黄帝之三女也。

    白松在祠后中庭,相传三女蜕骨其下。松大四人抱,一本三干,鼎耸霄汉,肤如凝脂,洁逾傅粉,蟠枝虬曲,绿鬣舞风,昂然玉立半空,洵xǘn实在是奇观也!

    周以石栏。

    一轩临北,轩中题咏绝盛。徘徊久之,下观滴水。涧到此忽下跌,一崖上覆,水滴历历通沥其下。还密,仍抵西门。三十五里,入登封界,曰耿店。南向石淙道,遂税驾停宿,税通“脱”焉。

    二十日从小径南行二十五里,皆土冈乱垄。久之,得一溪。渡溪,南行冈脊中,下瞰则石淙在望矣。余入自大梁即开封之古称,平衍广漠,古称“陆海”,地以得泉为难,泉以得石尤难。近嵩始睹蜿蜒众峰,于是北流有景、须诸溪,南流有颍水,然皆盘伏土碛中。独登封东南三十里为石淙,乃嵩山东谷之流,将下入于颍。

    一路陂陀屈曲,水皆行地中,到此忽逢怒石。石立崇冈山峡间,有当关扼险之势。水沁入胁下,从此水石融和,绮变万端。绕水之两崖,则为鹄立,为雁行:踞中央者,则为饮兕sí雌犀牛,为卧虎。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乃又空其中而为窟,为洞。

    揆估计崖之隔,以寻八尺为寻尺计,竟水之过,以数丈计,水行其中,石峙于上,为态为色,为肤为骨,备极妍丽。不意黄茅白苇中,顿令人一洗尘目也!

    登陇,西行十里,为告成镇,古告成县地。测景台在其北。西北行二十五里,为岳庙。入东华门时,日已下舂日落时分,余心艳卢岩,即从庙东北循山行。越陂陀数重,十里,转而入山,得卢岩寺。寺外数武步,即有流铿然,下坠石峡中。

    两旁峡色,氤氲成霞。溯流造寺后,峡底矗崖,环如半规即半圆,上覆下削。飞泉随空而下,舞绡曳练,霏微散满一谷,可当武彝之水帘。盖此中以得水为奇,而水复得石,石复能助水,不尼阻止水,又能令水飞行,则比武彝为尤胜也,徘徊其下,僧梵音以茶点饷,急返岳庙,已昏黑。

    二十一日晨,谒岳帝。出殿,东向太室绝顶。按嵩当天地之中,祀秩排列次序为五岳首,故称嵩高,与少室并峙,下多洞窟,故又名太室。两室相望如双眉,然少室嶙峋,而太室雄厉称尊,俨若负扆yǐ画斧之屏风。自翠微以上,连崖横亘,列者如屏,展者如旗,故更觉岩岩。崇封始自上古,汉武以嵩呼之异,特加祀邑。宋时逼近京畿,典礼大备。至今绝顶犹传铁梁桥、避暑寨之名。当盛之时,固想见矣。

    太室东南一支,曰黄盖蜂。峰下即岳庙,规制宏壮。庭中碑石矗立,皆宋、辽以来者。

    登岳正道,乃在万岁峰下,当太室正南。余昨趋卢岩时,先过东峰,道中见峰峦秀出,中裂如门,或指为金峰玉女沟,从此亦有路登顶,乃觅樵预期为导,今遂从此上。近秀出处,路渐折,避之,险绝不能径越也。北就土山,一缕仅容攀跻,约二十里,遂越东峰,已转出裂门之上。西度狭脊。望绝顶行,是日浓云如泼黑,余不为止。至是岚气即雾水气愈沉,稍开则下瞰绝壁重崖,如列绡削玉,合则如行大海中。五里,抵天门。上下皆石崖重叠,路多积雪。导者指峻绝处为大铁梁桥。折而西,又三里,绕峰南下,得登高岩。凡岩幽者多不畅,畅者又少回藏映带之致。此岩上倚层崖,下临绝壑,洞门重峦拥护,左右环倚台嶂。初入,有洞岈然,洞壁斜透;穿行数武步,崖忽中断五尺,莫可着趾。导者故老樵,狷捷敏捷,狷音juàn如猿猴,侧身跃过对崖,取木二枝,横架为阁道。既度,则岩穹然上覆,中有乳泉、丹灶、石榻诸胜。从岩侧跻而上,更得一台,三面悬绝壑中。导者曰:“下可瞰登封,远及箕、颍。”时浓雾四塞,都无所见。出岩,转北二里,得白鹤观址。址在山坪,去险就夷,孤松挺立有旷致。又北上三里,始跻绝顶,有真武庙三楹。侧一井,甚莹,曰御井,宋真宗避暑所浚挖掘疏导也。

    饭真武庙中。问下山道,导者曰:“正道从万岁峰抵麓二十里。

    若从西沟悬溜而下,可省其半,然路极险峻。“余色喜,谓嵩无奇,以无险耳。

    亟从之,遂策杖前。

    始犹依岩凌石,披丛条以降。既而从两石峡溜中直下,仰望夹崖逼天。先是峰顶雾滴如雨,至此渐开,景亦渐奇。然皆垂沟脱磴,无论不能行,且不能止。愈下,崖势愈壮,一峡穷,复转一峡。吾目不使旁瞬目不斜视,吾足不容求处息也。如是十里,始出峡,抵平地,得正道。过无极洞。西越岭,趋草莽中,五里,得法皇寺。寺有金莲花,为特产,他处所无。山雨忽来,遂借榻僧寮liáo小屋。其东石峰夹峙,每月初生,正从峡中出,所称“嵩门待月”也,计余所下之峡,即在其上,今坐对之,只觉云气出没,安知身自此中来也。

    二十二日出山,东行五里,抵嵩阳宫废址。惟三将军柏郁然如山指柏树郁郁葱葱干大枝繁,汉所封也;大者围七人,中者五,小者三。柏之北,有室三楹,祠二程先生指程颐程颢。柏之西,有旧殿石柱一,大半没于土,上多宋人题名,可辨者为范阳祖无择、上谷寇武仲及苏才翁数人而已。

    柏之西南,雄碑杰然,四面刻蛟螭一种龙甚精。右则为唐碑,裴迥撰文,徐浩八分书书法之一种也。

    又东二里,过崇福宫故址,又名万寿宫,为宋宰相提点处。又东为启母石,大如数间屋,侧有一平石如砥。又东八里,还饭岳庙,看宋、元碑。

    西八里,入登封县。

    西五里,从小径西北行。

    又五里,入会善寺,“茶榜”在其西小轩内,元刻也。

    后有一石碑仆墙下,为唐贞元《戒坛记》,汝州刺史陆长源撰,河南陆郢书。又西为戒坛废址,石上刻镂极精工,俱断委草砾。

    西南行五里,出大路,又十里,至郭店。折而西南,为少林道。五里,入寺,宿瑞光上人房。

    二十三日云气俱尽。入正殿,礼佛毕,登南寨。南寨者,少室绝顶,高与太室等,而峰峦峭拔,负“九鼎莲花”之名。俯环其后者为乳峰,蜿蜒东接太室,其阴则少林寺在焉。

    寺甚整丽,庭中新旧碑森列成行,俱完善。夹墀chí台阶上之空地二松,高伟而整,如有尺度。少室横峙于前,仰不能见顶,游者如面墙而立,辄谓少室以远胜。余昨暮入寺,即问少室道,俱谓雪深道绝,必无往。凡登山以晴朗为佳。余登太室,云气弥漫,或以为仙灵见拒,不知此山魁梧,正须止露半面。

    若少室工于掩映,虽微云岂宜点滓?

    今则霁甚,适逢其会,乌可阻也!乃从寺南渡涧登山,六七里,得二祖庵。山至此忽截然土尽而石,石崖下坠成坑。坑半有泉,突石飞下,亦以“珠帘”名之。余策杖独前,愈下愈不得路,久之乃达,其岩雄拓不如卢岩,而深峭过之。岩下深潭泓碧,僵雪四积。再上,至炼丹台。三面孤悬,斜倚翠壁,有亭曰小有天,探幽之屐指足迹,从未有抵此者。过此皆从石脊仰攀直跻,两旁危崖万仞,石脊悬其间,殆无寸土,手与足代匮而后得升以手足来代替登山设备的缺乏而爬上山。

    凡七里,始跻大峰。峰势宽衍,向之危石,又截然忽尽为土。从草棘中莽莽南上,约五里,遂凌南寨顶,屏翳yì遮蔽之土始尽。南寨实少室北顶,自少林言之,为南寨去。盖其顶中裂,横界南北,北顶若展屏,南顶列戟峙其前,相去仅寻丈,中为深崖,直下如剖。两崖夹中,坑底特起一峰,高出诸峰上,所谓摘星台也,为少室中央。

    绝顶与北崖离倚,彼此斩绝不可度。俯瞩其下,一丝相属。余解衣从之,登其上,则南顶之九峰森立于前,北顶之半壁横障于后,东西皆深坑,俯不见底,罡gāng高空之强风风乍至,几假翰凭借红色的羽毛飞去。

    从南寨东北转,下土山,忽见虎迹虎的足印大如升。草莽中行五六里,得茅庵,击石炊所携米为粥,啜三四碗,饥渴霍然去。倩庵僧为引龙潭道。下一峰,峰脊渐窄,土石间出,棘蔓翳之,悬枝以行,忽石削万丈,势不可度。

    转而上跻,望峰势蜿蜒处趋下,而石削复如前。往复不啻数里,乃迂过一坳,又五里而道出,则龙潭沟也。仰望前迷路处,危崖欹石俱在万仞峭壁上。

    流泉喷薄其中,崖石之阴森崭嶻jié山高状者,俱散成霞绮。峡夹涧转,两崖静室如峰房燕垒。凡五里,一龙潭沉涵疑碧,深不可规测量以丈。又经二龙潭,遂出峡,宿少林寺。

    二十四日从寺西北行,过甘露台,又过初祖庵。北四里,上五乳峰,探初祖洞。

    洞深二丈,阔杀之即宽度不及深度,达摩九年面壁处也。洞门下临寺,面对少室。地无泉,故无栖者。下至初祖庵,庵中供达摩影石。石高不及三尺,白质黑章,俨然胡僧立像。中殿六祖手植柏,大已三人围,碑言自广东置钵中携至者。夹墀二松亚少林。少林松柏俱修伟,不似岳庙偃仆盘曲,此松亦然。下至甘露台,土阜矗起,上有藏经殿。下台历殿三重,碑碣散布,目不暇接。后为千佛殿,雄丽罕匹。出饭瑞光上人舍。策骑趋登封道,过轩辕岭,宿大屯。

    二十五日西南行五十里,山冈忽断,即伊阙也,伊水南来经其下,深可浮数石舟。伊阙连冈,东西横亘,水上编木桥之。渡而西,崖更危耸。一山皆劈为崖,满崖镌佛其上。

    大洞数十,高皆数十丈。大洞外峭崖直入山顶,顶俱刊小洞,洞俱刊佛其内。虽尺寸之肤,无不满者,望之不可数计此所记叙,即著名龙门石窟。

    洞左,泉自山流下,汇为方池,余泻入伊川。

    山高不及百丈,而清流淙淙不绝,为此地所难少见之景。伊阙摩肩接毂指接连不断非常繁盛,为楚、豫大道,西北历关、陕。余由此取西岳道去。

    附件2:老松的博客

    徐霞客在嵩山

    2007-03-19 11:39阅读:560

    徐霞客是明代的大旅行家,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他都详细纪录下了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想,并集结成《徐霞客游记》一书,给后人留下了一手的、宝贵的自然、山水及历史资料。

    徐霞客于1623年农历二月初一日开始了中岳嵩山的行程,当月十九日到达郑州,并在当天从郑州赶到了密县,晚上到达登封的耿店。二十日到达石淙河,之后过告成,到达中岳庙,傍晚时分看卢崖瀑布,住中岳庙。二十一日上太室峻极峰,下山过无极老母洞,西行到法王寺。二十二日,向东游嵩阳书院-崇福宫-启母石-中岳庙,之后又折返向西,过登封县城到会善寺,最后到达少林寺。二十三日登少室山大寨并登连天峰。二十四日,他从少林寺出发,过甘露台、初祖庵,上五乳峰看达摩洞。之后下至少林寺游玩,当天过轩辕关出登封。二十五日则在龙门石窟游玩,之后向西直奔华山而去。

    徐霞客从郑州出发到离开登封,前后只用了六天时间,虽然有点走马观花的感觉,但他还是写出了《游嵩山日记》(http://blog.sina.com.cn/u/584c5425010003ne)一文,文章中对沿途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传说都作了详细而准确的描述。在今天,即使无数次上过嵩山的人,也很难像他那样纪录的那么准确。由此可看,徐霞客在上嵩山之前,曾经作过大量的“功课”,应该也是写出了极为详细的“攻略”的。

    从二十日开始,徐霞客开始在嵩山脚下的登封活动。他先是到了告成东边的石淙河,看了当年武则天大宴群臣的“石淙会饮”原址,奇怪的是在从石淙河到中岳庙的途中,经过告成时,竟然没有拐到观星台一看,而且他的文章也提到了“测影台在其北”,说明他是知道有这个地方的。到达中岳庙时,天色已晚,大概太阳已经快落山了,由于是二月,白天还不是足够长。但他依然直奔卢崖瀑布,中岳庙离那里有十华里远,他赶到那里后,还在那里坐下喝了僧人的茶水,这么短的时间,这么长的路程,他颇像今天的一些游人那样,匆匆忙忙赶到一个景点,到那里照了张像后,又急急忙忙赶往下一个景点。

    徐霞客是在二十一日登嵩山太 室的,由于他头天在去卢崖瀑布的路上顺便已经请了个当地人做向导,所以,他上峻极峰并没有从传统的路线上山,而是从太室东面上的山。他所走的路,并非今天从卢崖瀑布上峻极的那条步道,也不是今天大家经常走的所谓的“老单小道”,而是从中岳庙出发,先向东北,在中岳庙与卢崖瀑布之间的一个地方,对着西边山峰中的一个大豁口(极可能是“老单小道”中那个二十多米的悬崖)向上攀登,到达那个豁口后,顺山脊折向北,最后走到了今天的那条步道上(想来那时候应该也是有条隐隐约约的小路的)。之后他大致沿着今天的步道,过二仙洞、白鹤观,向北到峻极峰顶。从文中可以看出,在300多年前他到峻极峰顶时,那时候峰顶还有三间真武庙、庙旁边还有口宋代御井,而且井里还有水,而今天这些已经都不复存在了(看这些描述颇像今天的松树洼,只是他说的是绝顶处,而从松树洼到绝顶还有十多分钟的路呢)。徐霞客的下山路线选择的是今天从峻极峰下到嵩山书院的那条步道,那时候应该也有一条登山路线。他在下到无极老母洞后,没有直接下到山下的县城里,而是往西拐到了法王寺。这天的嵩山上浓雾弥漫,徐霞客一路除了爬山及看了些建筑外,山上风景几乎一无所见,可以说,他上太室时,同现在一些虐驴没有什么两样,除了埋头爬山,还是埋头爬山,完全成了磨碲的“贱驴”了,或者说,徐霞客也像有些登山的人一样,上去后就可以说:我上过嵩山峻极峰了。

    二十二日一天,徐霞客基本都在嵩山脚下观看人文景观。他在嵩阳书院看到了完整的三棵将军柏,可能就在他看过的十几年后,三将军遭雷击烧毁,因此,徐霞客可能是看到三将军柏并留下文字的最后一人了。之后在先后看了崇福宫、启母石、中岳庙(头天只是住在了那里,并无暇观看)后,折返向西,过登封城到了会善寺,之后又赶往少林寺。从徐霞客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在他到达嵩山的时候,嵩山的各处寺庙建筑都比较破败,而且都十分荒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

    二十三日是徐霞客上少室的一天。他从少林寺出发,向南到达二祖庵,之后向大寨顶攀去。从文中看出,徐霞客到达了大寨的最高处,即今天驴友们经常在那里吃饭休息的地方。但他文中所描述的摘星台即连天峰,则并非今天的连天峰。现在,从连天峰到达大寨,先要下到一个深峡里,然后上到翠花峰顶,接着过鲫鱼背、磨肚崖,到未名峰,然后上到大寨顶,途中十分凶险,而且也需要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而徐霞客从大寨上连天峰时则非常容易:“俯瞩其下,一丝相属。余解衣从之,登其上,则南顶之九峰森立于前,北顶之半壁横障于后。”由此可以推断,他上的那个山峰并非连天峰,而是大寨东边的那个未名峰。后面的下山路线也说明了这点,他接着又回到了大寨上,绕大寨一个圈子,到了大寨口的地方,然后向北,走今天人们常走的那个龙潭沟下山。那条路也异常陡峭,我从那里下山时,曾怀疑可能是徐霞客的下山路线,但看到路途的艰难,还想着他可能不会走那么难的路,现在想来,他也只有从那里下山了,因为那条路的下面,就是龙潭沟里的一龙潭、二龙潭(可以参看《走过鲫鱼背》一文http://blog.sina.com.cn/u/584c5425010003j1,过了磨肚崖后,基本上走的就是徐霞客的下山路线了)。

    这样,徐霞客用了三天时间,一天上太室,一天游山脚下的人文景观,一天上少室,基本把嵩山看了个遍。到二十四日的时候,他则上了五乳峰,看了达摩洞,并在下山时看了初祖庵,回到少林寺后又看了少林寺,吃过午饭后,从轩辕关出登封。

    由徐霞客《游嵩山日记》可以了解到,徐霞客每到一地,对当地有名的人文景观非常关注,他不只是爬山,每有重要的人文景观,都不惜绕道专门前往,比如他从郑州出发,不是直接去的嵩山,而是先用了两天的时间,拐到密县看了三仙庙(也不知他是怎么知道那个小地方的,就是对今天的人来说,也很少有人知道那个地方),然后又向西南到了石淙河(如今也很少有人去那里了,固然与由于前些年的污染,那里水质不好,景色改变有关,但可能与现在人们不再关注历史典故也有很大关系),之后看中岳庙、卢崖瀑布。在嵩山,除了上了太少二室外,他对其中的庙宇道观也看的很仔细。并且记录下了当时的状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的嵩山,原来曾经存在的寺庙宫观,都在逐步恢复重建中。嵩山的登山路线也修的越来越多,让人爬山越来越安全了。

    附件3:

    11:41  责任编辑: 姜一平

    明代天启三年的仲春二月,融佛、道、儒三教名胜与雄、奇、险、秀的山水风光于一山的嵩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风尘仆仆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32岁的徐霞客,历经19天的跋山涉水,由邓州、汝州而至郑州黄宗店,游览密县的天仙院后抵达了登封,五日之内尽览嵩山之胜,给后人留下了嵩山五日游的典范。

    公元1623年2月19日,徐霞客一脚踏进了登封界,天色已晚,他只好在耿店即今天的卢店镇的景店过夜。那一夜,他没有睡好,他在规划他的嵩山之游,在向往已久的嵩山梦中举杯欢饮。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一路南下,游览闻名天下的小桂林——石淙河。“(水)至此忽逢怒石,石立崇冈山峡间,有当关扼险之势。水沁入胁下,从此水石融和,绮变万端。绕水之两崖,则为鹄立,为雁行,踞中央者,则为饮兕,为卧虎,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乃又空其中为窟,为洞……水行其中,石峙于上,为态为色,为肤为骨,备极妍丽,不意黄茅白苇中,顿令人一洗尘目也。”一来到登封,嵩山就给他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欣喜之余的他经告成而至中岳庙,看天色尚早,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又奔赴卢崖寺,“寺外数步,即有流铿然,下坠石峡中,两旁峡色氤氲成霞。溯流造寺后,峡底矗崖,环如半规,上覆下削,飞泉堕空而下,舞绡曳练,霏微散满一谷,可当武彝之水廉。盖此中得水为奇,而水复得石,石复能助水,不尼水,又能令水飞行,则比武彝为尤胜也。”见多识广的徐霞客高度评价了卢崖飞瀑之美。

    夜宿中岳庙,第二天拜谒岳帝后,在一樵夫的向导下,从金峰玉女沟直登嵩山绝顶,虽浓云如泼墨,仍兴致勃勃。过大铁梁桥、登高崖、白鹤观,遂登上了最高峰。领略了真武庙、御井后,从西沟悬溜而下,当时没有今天的登山步道,下山异常艰难,“然皆垂沟脱磴,无论不能行,且不能至,愈下崖势愈壮,一峡穷,复转一峡,吾目不使旁瞬,吾足不容求息也。”险绝不能径越的金峰玉女沟,莫可着趾的高登崖,极险绝的下山路,“谓嵩无奇以无险耳”,先入为主的徐霞客这才知道了锅是铁打的,嵩山是险绝的。在惊叹之中,他经无极洞来到了法王寺,借榻僧寮,看到了嵩山特产金莲花,观看了两峰夹峙的“嵩门待月”。第二天,他又游览了嵩阳宫废址的将军柏、二程祠和大唐碑,然后经过崇福宫故址、启母石,在中岳庙吃过午饭后,经登封城、会善寺、郭店,来到少林寺,住在了瑞光上人的僧房。

    23日,在少林寺僧人倩庵的前导下,徐霞客踏着僵雪,攀上了二祖庵,坐在“探幽之屐从未有抵此者”的炼丹台上名为小有天的亭子里,他遥望雪深道绝的南寨,想起“余髫年蓄五岳志,而元岳出五岳上,慕尤切”的夙愿,想起千里之外老母看他每次完归的笑容,他又义无反顾地向南寨奋力攀登。“从石脊仰攀直跻,两旁危崖万仞,石脊悬其间,殆无寸土。从草棘中莽莽南上,约五里,遂凌南寨顶……盖其顶中裂,横界南北。北顶若展屏,南顶列剑峙。其前相去仅寻丈,中为深崖,直下如剖,两崖夹中,壑底特起一峰,高出诸葛亮峰上,所谓摘星台也,为少室中央。绝顶与北崖离倚,彼此斩绝不可度,俯瞩其下,一丝相属,余解衣从之,登其上。则南顶之九峰,森立于前,北顶之半壁,横障于后。东西皆深坑,俯不见底。罡风乍起,几假翰飞去。”大勇无畏的徐霞客,在积雪覆路之时,登上了大寨,并攀上了大寨南的山峰四望。

    上山容易下山难,徐霞客在少室山又得到了一次求证。“从南寨东北转,下土山,见虎迹大如升。草莽中行五六里,得茅庵,击石炊所携米为粥,啜三四碗,饥渴霍然去。倩庵僧为引龙潭道。下一峰,峰脊渐窄,土石间出,棘蔓翳之,悬枝以行,忽石削万丈,势不可度。转而上跻,望峰势蜿蜒处趋下。而石削复如前,往复不啻数里……仰望前迷路处,危崖欹石,俱在万仞峭壁上,流泉喷薄其中,崖石之阴森崭截者,俱散成霞绮。”

    24日,徐霞客走出少林寺,往西北看了看,就又过甘露台、初祖庵,登上了五乳峰,探视了达摩洞。他仅仅是来游玩达摩洞吗?显然不是,他和达摩神交已久,是来和达摩交心的,是来向达摩道谢的。正是因了达摩的面壁精神,他才得以游方各地,才得以游览嵩山。这次会面,达摩又传授他了通向信念彼岸的无上菩提。在瑞光上人僧房内吃过午饭后,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登封,翻过轩辕关而向伊阙而去,向西岳华山而去。

    充实的五日过去了,中岳嵩山也心满意足,因为年轻的徐霞客用心书写了这五天的日记——《游嵩山日记》。384年过去了,历史的旋风卷走了无数的记忆,嵩山的旅游图上已抹掉了上卢岩寺、真武庙、会善寺戒坛、炼丹台上的小有天亭,但却没有卷走嵩山这五天的记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徐霞客《游嵩山日记》解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nm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