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的书是仁波切师傅所著的关于佛教悟道的书籍,听樊老师讲后,个人对于其中的观点是非常赞同的,且其中有让我对目前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烦恼释怀的力量,此书是我听的最轻松的一本书,其中的喜乐自得并不来源于我听懂了多少,而来源于我对其间观点的认同和对佛教与生自来的兴趣和一点点的悟性。在我把内容输出的进程中,如有不对之处,欢迎指正!
恒定是否虔诚信佛教的标准有以下几点:1、诸行无常2、诸漏皆苦3、诸法无我4、涅槃寂静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造作和无常是存在的,且一切事物都会改变,而非恒常不变。
焦虑症患者之所以焦虑的原因也可以解释为对于世事变化无常的抗拒,因为抗拒无常的变化,所以产生焦虑感,不能很好地应对生活带来的困苦和磨难,不能很好的接受这样的事实,毕竟没有一件事是永恒不变的。
生是因缘和合的现象,死亡是因缘消散的过程,很多人执以为常正是犯了其中的苦,我们应该接受无常,与无常和平相处,并拥抱它,相信痛苦和快乐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痛苦来源于自我的根源,在我执很强大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培养觉知,无名存在,则烦恼增多,其实所有的情绪都是偏见,都是产生了分别心所致。
拥有觉知的快乐,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收获喜乐自得。一切的东西都没有自性,你不能说一杯水,一颗树就是一杯水本身或者是一颗树本身,所以才说诸法无我。
印度的佛陀乔达摩.悉达多在参禅悟道的过程中就是从思考怎样才能不面对生老病死而走入出家的道路的。他从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王子,在很小的时候有一位命理师给他算命,说这个人会很伟大,但是长大后避免不了要出家的宿命。
于是他的父亲就命令全王国上下的所有人都要对悉达多非常地友好,友善,不得让不好的东西参杂到他的心灵。健康地成长,尽可能的避免他产生出家的念头。
即便如此,在他已然成长为风度翩翩的成年王子时,他意识到自己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他的随从就带着他来到了城外的世界。
他第一个见到的是一个乞讨的老者,这个老者白发苍苍,却在大街上乞讨,十分地可怜,让人同情不已,他就询问了随从是怎么回事,他向悉达多解释了这就是老人。他若有所思,继续往下探知外面的世界。
他第二个见到的是一个病怏怏的女人,气色十分地可怕,他询问道,这是什么?答:这是病人再问:那我有一天也会生病吗?答:会的
最后他又遇到了一个死人,随从也以相似的解答回应了他。
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他踏上了追寻不面对生老病死的悟道之路。
众生皆具如来佛德相,一切都可以理解为一场梦境,业是因果法则,无分别心就是喜乐的来源。我们要学会从无 出名的困惑中解脱出来,并明白一个道理,生死之外,别无大事。那么我们必然就会活的更为洒脱和快乐。
正见只是八正道之一,意为看待世界的逻辑。寻寻觅觅其中,生活困苦必能有所答案。
与你共读好书,共享学习之乐,今晚的分享就到这里,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