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桥

作者: 誉满99 | 来源:发表于2023-04-26 21:07 被阅读0次

在中国古代社会,积善行德有一个显著的标志,那就是——修桥补路。为什么修桥补路就是积德行善呢?这是因为修建的桥梁,修建的路面,那不只是修建者一人在上面行走,其他人也可以在上面走。也就是说,主观上为自己提供了方便,客观上也为别人提供了方便。不过这种方便是因为你出了钱,出钱的同时还为别人提供了方便,所以这就叫积德行善。

古代有积德行善,当今社会这种现象也并不罕见,前进村的一座桥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这前进村里的前进河,平日里的宽度有五米多。一到雨季,当山洪倾泻而下的时候,它的宽度就要达到九米多。由于没有桥,此时村里人只能趟水过河,因为这是进出该村的唯一通道。每年汛期来临的时候,村里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洪水的威胁。以往曾有人在汛期过河时被洪水冲走,每当提及此事,前进村里的村民仍然感到心有余悸。

80多岁的张老先生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他暗想: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出入村不方便不说,汛期里还有危险。他经过反复斟酌,最后决定在过河的简易通道的上游修建一座水泥桥。

购买了钢筋、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之后,张先生亲自监工,不久之后施工队按期交工。一座十多米长的水泥桥建成了,桥上规划出两条车道,桥的质量看上去异常坚固。

建成这座桥并不容易,张先生花了九万多元,所有村民都心怀感激,他们都说张先生积德行善,修建这座大桥属于善举,更是义举。,也是壮举。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一段儿时间过后,张先生不高兴了:自己建桥投入了九万多元,尽管这是个人行为,但从来没有人提到花钱的事。相反大家天天走水泥桥,却没有人愿意分担建桥的费用。思来想去,张先生把心一横,在桥头立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过桥费每人每次三元。

这一下村民可不干了,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你建桥收钱,那不是收买路钱吗?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可张先生有他的想法:“你怕花钱你就不走这座桥,在河下游还有原来的老路,你可以走啊!没人强迫你交钱,这是志愿的。”但是大家都已经习惯走水泥桥,现在却改成收费,人们普遍感到心情不爽。

有一部分人感到心中不平,他们就到乡里和村里分别反映这一情况。但是修桥是张先生个人行为,村里领导只能通过劝导,希望张先生不再收费。同时村里也积极地向上级部门请示,准备给张先生一些补偿以冲抵他的建桥费用。个别村民对张先生颇有微词:“这哪是积德行善,这不是乘人之危吗?”

尽管村里多次进行上下沟通,无奈财力有限,根本解决不了大问题。时间一长,这事儿只能不了了之。

两年后,“村村通公路”变成了现实。此时上级的财政部门儿已经下发了修桥专款,村领导研究之后把张先生的修桥费用全部结清。这样一来,村民可以心安理得地过桥,并且也不存在任何争议了。

大家纷纷为此叫好,他们把以前的“前进桥”改名为“民心桥”,那意味着基层政府与百姓之间永远都会架起友谊的桥梁!

相关文章

  • 修桥

  • 修桥(小说)

    作者:(王在) 村小是个院子,辛老师站在院子的阶檐上,望着稀稀拉拉的几个学生,心里很苦。院子里哔哩哔哩的雨声...

  • 修桥记

    村是小村,桥是小桥。 小村背山,面川。面前的一条河,阻断了榆中许家窑这个小村与外面的联系。倘若下雨,村民出村需要淌...

  • 领导修桥

    领导:修一座桥中层领导:修一座大桥,最好能跨海底层领导:修一座双向6车道,又跨海的大桥施工人员:ntm

  • 康德修桥

    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想要去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拜访他的一位老朋友威廉先生。 于是,他写了信给威廉,说自己将会在...

  • 《金刚川》

    《金刚川》 修桥 桥被炸,修桥 桥被炸,修桥 桥被炸。 丛林中的战士:一个个想尽快过桥,奔赴前线,立战功。炸弹从天...

  • 《山中修桥人》

    她披荆斩棘 踏着露水霜雪 踏着盛开的日影和山花 行走在昨天, 今天以及明天的明天 一个人掮着月亮和太阳 有时风也和...

  • 修桥铺路

    俗语: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解释起来很容易,说明道理很麻烦。为恶难道没有成本吗?为什么回报这么高?为善成...

  • 《金刚川》~多一点包容

    电影故事很简单,真的很简单,就是修桥~过桥~炸桥~修桥~过桥。 抱着再次体验《八佰》热血澎湃感觉的人,带着激动心情...

  • 金刚川有感

    今天晚上我看了一部电影-《金刚川》,讲的大部队修桥过江。当然修桥不是那么好修的。 美军用了各种方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tb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