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怎么没见你出去浪呀?”
上午正忙着,微信弹出了闺蜜的对话框。
“你在我身上装了监控?”我笑着回复。
“哪里,我翻看了你的朋友圈,一直停在7月初,而且还都是工作。往年这个时候,你的朋友圈可热闹了,我每天都要来瞅瞅,看着你蹦哒,我心里就好像也跟着你去旅游了呢。”
我没想到还有人对我的朋友圈心心念念。多久了,我的朋友圈成了自己的“工作圈”。还记得2010年我刚有微信时,几乎是把当初织微博的热忱全转换到了朋友圈上。我写诗歌、发动态、记录日常,也在朋友圈里看到了朋友们真实的另一面。那时的朋友圈应该还处在苍茫大地任驰骋的阶段,还没有衍生出那么多的附加元素。我抽空回看了一下十几年前自己发的第一条朋友圈。是2012年9月发的:生机盎然的办公室,超爱。配上四宫格照片。很积极向上嘛!嗯,这起步挺积极。我暗暗给自己点了个赞。
一时兴起,我又翻看了其他几个好友的朋友圈,发现居然他们都设置了可见范围,大部分都是仅三天可见。这么看来,像我这样一个月可见的还算是特别大方的了。
我又看了下,自己居然有接近两千个好友了。在自己的高中群里刚把有两千个好友的界面发上去得瑟,沉寂了几天的群顿时活跃了起来,大家叮叮咚咚的都把自己的好友界面发上来,我一看,不得了,比我多的大有人在。
“我的朋友圈现在很少看到你们发圈了,都在忙啥?”
“懒得发,懒得看呗。除了体制内的和谈恋爱的。体制内的忙着发圈树立自己爱岗敬业的人设,谈恋爱的忙着昭告天下宣示主权。你的朋友圈现在不也都是宣传自己单位的吗?”
我是何时开始把朋友圈变成了5+2,白加黑的?这个问题在今天闺蜜问我之前我还真没好好想过。是有人过度解读我的文字?是被人根据我的图片推测出了我的行踪?是被人误认为我在凡尔赛?是被人好意提醒发的文字还不够正能量?是被批评没有及时转发单位的重要新闻?是被人误会为啥同样的新闻只点赞了那些人而没给她点赞?
当朋友圈褪去了“朋友”的休闲装,添加了“职场”的正装,还真就不能一如既往地欢脱跳跃、自由自在了。你还真分不清当自己认为是“八小时之外的直抒胸臆”或者是“平凡生活的简单记录”,你的领导或者是潜在领导,你的同事或者是自己的潜在同事正在用“八小时之内的眼光”在审视着你的朋友圈,在给你贴一张张的标签。
“你现在的朋友圈不好看了,都是工作!”闺蜜娇嗔地发过来一个痛心疾首的表情包。
我也知道自己的朋友圈不好看了,好看的朋友圈已经被我隔离在了那个仅一个月可见的很久很久以前了。我现在的朋友圈不是给我看的,也不是给我闺蜜看的,是给我的同事们看的。
“那你分个组呗。”闺蜜给我支招。
“我不分组,不喜欢把简单的事搞复杂,记不住,万一穿帮了呢!”
“也对。如果我知道你发的某些朋友圈把我屏蔽了,我该多伤心。”闺蜜给我点了个赞。
“我们用回QQ吧!”
就这样,小小企鹅又回到了我的身边,作为6个数字的企鹅用户,当我的新说说被儿子发现并点赞时,当我突然发现喜欢的那些朋友圈好友们在企鹅依然直抒胸臆时,一句话油然而呈现在自己的脑海: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对美好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挖掘也是永无止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