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
初中数学这样学,可好?

初中数学这样学,可好?

作者: 上筑若水_水滴石穿 | 来源:发表于2021-10-29 22:25 被阅读0次

儿子最喜欢的科目,一直都是数学。尽管初一的第一次月考,孩子数学考的并不理想,但是,我知道这并不影响孩子对数学学习的痴迷;也不会影响孩子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热爱。

月考后的这段时间,我陪着孩子尝试了很多新的,更适合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借着今天的更文,把它们分享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各位友友多提宝贵意见,感谢!

两种能力的重点培养

儿子上次的月考,所有丢的分都是在计算上面。因此,这段时间我们专门针对计算题进行了刻意练习。也就是所谓的强化训练。这些天自我测验的结果表明,我们的刻意练习是有效果的。孩子的计算题再也没有出过错。

通过这几次的自测试卷,又给我们反馈了新的信息:孩子在压轴题的第三问上总是会有所失误。或是步骤不全,或是弄不清题意。

经过几次的自我检测下来,我跟孩子有了重大发现。初中数学考试,考查的主要是两种能力。一种是计算能力大部分的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都是需要计算的。因此,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是至关重要的。一种是思维能力:要学会运用各种思维方法,锻炼自己的综合思考能力。试卷上用来提升难度的选择、填空题的最后一道题目,包括每张试卷的最后一道压轴题,考查的都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数学思维的综合能力。

针对以上发现,孩子自己制定了下一步的数学学习计划。一方面继续坚持每天的计算刻意练习,保证计算题目的准确率;另一方面要每天研究一道综合性的题目,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的积极训练

不管是孩子平时的数学作业,还是每次自我检测的试卷,我都带着孩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教辅资料和试卷上很多的题目,都是课本上某些题目或者例题的变形或者拓展。于是,我们又有了一种新的刷题方式。先把课本上的“母题”做细、做透,然后再进行资料或试卷上“子题”的思考和解答。如此一来,可以培养孩子“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发散思维。

结构化思维初探索

除了自我摸索和总结,我们还向优秀的人“取经”。别人优秀的方法和经验,也给了我们父子俩很多的启发和帮助。比如结构化思维,就是我们取来的“真经”。

所谓结构化思维,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按照课本的知识框架把知识系统化、网格化。用新知识编织成属于自己的一张网,在学习过程中,一发现哪里有漏洞可以及时补救。并且结构化的知识记得更牢。二是在刷题的时候,把知识点和所考查的题目类型,一一对应,也做成一个思维导图。出现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目,立刻就能发现自己是那个知识点、哪种题型不太熟练。然后进行刻意练习,直到完全掌握。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特别高效的查漏补缺的方法。


这就是这些天我们父子俩一直在摸索和尝试的学习方法。不足之处,还请友友们多多指教。如果您有好的方法,还望不吝赐教,万分感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这样学,可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uw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