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谁要歌颂一下人民,那么民间不会有人反对,只会鼓掌喝彩,因为民心所向,必须的!
如果有谁要说道说道股民,大体上毁誉参半,因为民赢(赚钱的)民负(亏本的),是常态。
但如果有谁要为烟民正名,肯定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致民怨激民愤,也许!
可既然有烟民这个“民族”,按照存在就是合理的说法,那么大可不必诟病之,甚至谴责之,谩骂之。毕竟他们也是万民之民中的一臣民。不宜以其烟否,来判贵贱,论优劣。
下面来说说地球上这群特殊“村民”的众生相
烟民的纠结
继续吸还是立即刹车?一天吸多少是安全?等等。他们记得呛咳辣辛的第一口,记得藏着掖着的第一盒,记得心存不安的第一条,记得信誓旦旦的第一“戒”。上“民船”(烟民这条船)易,下民船难。吸,戒,再吸,再戒,再吸……如此反复者居多。“民变”(烟民发生质的变化)的过程,似涅槃重生,去鳞还俗,常常遍体鳞伤,竟能成为“流民”(流失的烟民)是大幸。
烟民的哲学
他们坚信抽烟与肺病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吸未必病,不吸未必不病。言之凿凿,论据充足。他们有的信奉“喝酒活血,吸烟通气”说,有的相信“酸碱中和”说,有的高举“适者生存”说。他们乐意相信烟是“亲民”之宝,相逢一支烟,热了话题,少了尴尬,你来我往,互赠互敬,推搡半天,结果是互换一根,这种风景,也是他们乐见“民趣”(烟民的乐趣)。
烟民的信心
抽吸一族中,不乏已故的名人伟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可以说出一大串,国内外都有。印象中这些“先民”(吸烟的先辈)皆倜傥风流才华盖世。名人尚且大吸特吸,何况吾辈“草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瞬间觉得“民品”(烟民的品德)高了,徒增了吸下去信心。
烟民的道具
细节决定成败。烟民的各色烟嘴,各种点火器具,各式烟盒,还有其它附属品,这些都是考量或彰显烟民身份、地位、癖好的东西。会用心收集使用。为了降低“民本”(吸烟的成本)裸吸者居多。大部分人视细节而不顾,瘾来了,不讲究也罢。
烟民的类型
按照不完全科学的方法大致分个类:
“自律型”这一类人,心中装着他人,不扰民,他们能屈能伸,即使扔地上的烟,也能大方地捡起来。实在难耐时,捡烟屁股再点上也无妨,是标准的“良民”。
“随意型”,他们走到哪里吸到哪里。是部落里的“游民”,常常招人白眼。
“节约型”,“奢华型”,他们不一定是经济上的“贫民”或“富民”,可能是习惯使然,可能是场合之需。
“伸手型”,只抽别人的,此等“刁民”,有,但不多。
“独享型”看看烟所剩无几,私下底抽抽,因为当“饥民”(偶尔手头无烟)是很无奈的。所以留一手也在情理之中。
要说最多的还是“分享型”,互不相欠,这是烟民中的基本“民风”。值得一提的是“专供型”~他们自己不吸,只负责发。身边有他是烟民的福音。
“外挂型”自己不吸,却专门混在烟民堆里。
“思量型”,怎样取?如何抽?什么造型最酷?烟头是扔?抛?弹?踩?藏?集?这都考验着烟民素质,乐做“上民”不做“下民”。
烟民的“后台”
卷烟厂在烟盒上的提示语,耐人寻味,颇得“民心”。第一句话,提醒你那玩意儿有害。第二句,用“请”字告诉你,“吸吧,没关系”只要注意场合。管理烟民的“民政”部门体察民情,专门辟出吸烟区。烟民在这里堂而皇之吞云吐雾,真是神仙也羡慕啊!据说,身着翅膀的天使和头上长角的牛神,一个用软梯速降、一个从地底爬升,一齐聚到这个平台——“移民”区里过过瘾,“民法”所容,“民警”不管,岂不快哉!这两位一个来自天堂,一个来自地府,可称是烟界的“侨民”了。
烟民的故事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最丰富精彩的。或因烟结友,或因烟成仇,或因烟染病,或因烟解负,或因烟而富,或因烟而贫,或新媳妇点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烦请烟民自行回忆之、补充之。
总之,烟丝有优劣,烟价有高低,烟民也分三六九等。一吸一吐间,袅袅青烟弥漫,或低眉凝神解忧,或昂首聚气解乏;一吸一吐间,缕缕丝丝散去,或谈笑间,决胜于千里之外,或伏案写就千古文章。
吸的是烟,品的是人。信则有,不信则无。
网友评论